突厥的氣氛卻大不如從前, 這一次失敗。
大王子和二王子雙方都認為這場戰敗的原因是由對方引起的。
大王子認為,此次突厥王明令讓他們派係的將領成為副將。
既然父王下了王令,那麼副將也是有這個權利指揮作戰的。
但是二王子派係的將領剛愎自用, 大兵當前並不聽取他們的意見, 由此導致此次戰敗。
所以二王子的負主要的責任。
二王子卻認為恰恰相反, 要不是大王子派係的人不聽指揮, 此次戰爭也不可能會失敗。
要不然突厥軍一直都在勝利, 怎麼會大王子的人加入之後,就一下子失敗了呢。
對於這一點, 兩方爭論不休。
但對與再一次攻打大魏朝, 兩方還是達成了共識。
於是在半個月之後,突厥又進攻。
突厥的進攻一直維持在半個月一次左右。
一直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之中。兩方各有勝負,但是大魏失去的城池卻被奪回來了兩座。
剩下的兩座城池還在激烈的交戰爭奪之中。
在此次持續期為三個月的交戰之中,雙方也是非常疲乏。
但是如果不一鼓作氣,繼續奪城的話。後續城池能不能奪回來就不好說了。
更何況就整體而言,大魏終究還是戰敗了, 畢竟兩座城呢?
關於這點安正帝是是不太想的。
畢竟他已經老了,還有多少日子誰也不知道,他可不想日後在史書上提起他時, 是因為連丟了兩座城池。
他可丟不起這個臉!
是以交戰雙方的大家都知道, 這個戰爭還沒有結束。是成是敗就看今年的冬天了。
冬天的時候突厥應該會有一次凶狠的反撲,因為冬天突厥的物資很少。
再加上突厥去年進攻大魏朝就成功了,嘗到了很多甜頭。
所以今年他們肯定是很難罷休的。
所以大家都在蓄力, 等這最後一戰。
在寧城在呆了小半年的趙青昭。已經不複當年初來寧城的風姿了。
現在的他皮膚乾裂,眼底青黑,嘴角周圍還長了一圈胡子, 任誰也認不出來,這就是當年以俊朗著稱的狀元郎啊。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是,隨著參與的戰爭的越來越多,積壓的事務也就越來越多了。
事務多了,但人手卻沒有增加,這就導致趙青昭往往身兼數職。
一方麵他要保證整個軍事物資的充足,另一方麵他要保證寧城百姓的基本生活。事情的方方麵麵都需要他操心。他簡直恨不得把一個人扳成兩個人用。
不要說是洗漱了,他現在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好在再過兩天,風燕等人就要來到寧城了。他們四人之前被他派出去接手他手裡的一些事物。
原以為隻是暫代一會兒,沒想到他到寧城一呆就是小半年。
好在這些事情暫時可以告一段落了,他們可以趕來寧城支援趙青昭了。
打了三個月的仗,不僅士兵們疲憊,百姓們也很累。他們期盼著戰爭可以早日結束。
隨著戰線的前推,寧城軍的戰線也相應的拉長了。
因為解除了兵臨城下的危機,是以寧城的經濟也慢慢開始複蘇了。
趙青昭打算拿出一部分的毛線在寧城本土交易,另一部分則由商隊進行交易。
在寧城本土交易,可以更好的拉動寧城經濟的發展,所以該讓利的就要讓。
秋天馬上就要過去,冬天就要來臨,相信有了毛線這筆進賬。寧城稅收緊張的情況也會得到改善。
京城
趙家的氣氛也日漸沉悶。
趙青昭從春日出發,可如今馬上就要到冬日了,他依舊沒有回來。
出發之前大家都以為隻是押送糧草,送完就可以回來,唉……!若是外出為官也就罷了,可偏偏是去了邊境那個危險的地方。
兩軍交戰那可是會要人命的,待在後方他們都放心不下,更彆提昭哥兒還時不時的會上戰場協作。
這可把趙長鬆和孫如玉嚇壞了,上戰場!!!可是昭哥兒是個文官呀,讓文官下戰場,這……這不是笑話嗎?
可是皇命難違,他們除了擔心也不能做些彆的。隻求老天保佑,讓昭哥兒千萬平安。
除了昭哥兒的事情之外,他擔心便是景哥兒的安危了。
昭哥兒去邊境送糧,好歹有個音訊,再加上昭哥兒為人沉穩,應當不會出什麼事。
可景哥兒就不一樣了。他年紀小,性情也不穩重。如今已經三個月了,連個音訊都沒有收到,也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
這件事孫如玉想都不敢想,她隻有兩子兩女。
兩個兒子卻都不在身邊,在那個吃人的戰場。
這些事情壓在孫如玉心裡,讓她也沒有心思出去相看兒媳婦了。
這些日子,不是和趙長鬆在府力合計忙著開拓事業。
便是沉迷於燒香拜佛。
對於孫如玉的種種行徑,趙長鬆都看在眼裡。
趙長鬆也是十分心焦,景哥兒離家出走之後。父親他們有派人尋找。
之後斷斷續續間或有音信傳來,可是最近三個月,也就是大軍交戰的這三個月裡。已經一點音訊都無了。
趙長鬆十分心急,之前的這些音訊都是派出去的人手傳來的。
他們本來就是派出尋找保護趙景行的人手,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能不傳消息的。
但自從邊境打仗以來他們從來都隻是報平安。這時他就有所猜測,可能是當地的條件情形不容他們傳消息,也不容他們傳太多消息。
是以他們每次發出信的地方都還不一樣。
儘管如此趙長鬆還是會寫回信,每封必回。
雖然對景哥兒看到回信沒有報多大的期望,但是萬一呢?萬一他看到了呢?
隻要有一點希望,趙長鬆都不會放棄。
但他隻敢把這些焦慮放在心裡,不敢表現出來,他是一家之主,身為妻子的孫如玉已經十分不安了,要是他再六神無主,那恐怕整個趙家就要亂套了。
他想夫人沉迷於吃香拜佛也不錯,要不是為了坐鎮趙家,他也恨不得去拜拜菩薩呢。
到寧城之前趙青昭就打算去邊境,看看能不能找到趙景行。
趙景行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在現代不過是一個初中生罷了,他實在是不放心。
建功立業有的是機會,成年之後再行拚搏也不是不行。
沒必要年紀輕輕的,就往這最危險最凶險的地方上衝。
趙青昭雖然心裡不說,但是還是十分關心趙景行的前程的。
在他的規劃裡,待趙景行十七十八歲之後,便可以跟著朝中武將,外出曆練曆練。
先剿剿匪啊,間或參與一些小型戰爭,待趙景行積累好經驗之後,在慢慢參與戰爭。
這樣一步一步,穩打穩紮的走。總能達到趙景行希望達到的那個高度。
但是趙景行不想要,趙青昭沒有哪一刻比現在這一刻更能清晰的感覺到趙景行的想法。
他是不願意的。
家裡為他鋪了一條康莊大道。但是卻沒有人問他想不想走。
他寧願去那個最凶險的地方,隻身拚殺,也不願意按部就班的走在這一條道路上。
趙景行呀……真是……
趙青昭說不出來他現在的感受,既心酸又欣慰也很驕傲。
不過該留意的還是得留意。至少得把人放在他自己的眼皮底下看著。
趙青昭之前早就拜托了各軍營裡的將軍,麻煩他們幫忙尋找,看看軍營是否有趙景行這麼一個士兵。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經過陸陸續續的查探發現大魏軍中並沒有這麼一個人。
趙青昭知道這個結果之後輕笑了了一聲,
趙景行學聰明了啊!竟然還用了化名。
尋人的難度無疑增加了很多。他不得不猜測趙景行會使用哪個化名?但這件事情其實包含了很多的不確定性。
他很難確定趙景行到底會去哪個姓名。
是會繼續用趙姓?還是用母親的孫姓?亦或者是祖母的王姓?或者其他隨便的任意一個姓氏。這些全部都不得而知。
趙青昭手裡拿著花名冊,指尖一個一個的從士兵姓名之間劃過。
不過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趙景行今年15歲了,但是他長得人高馬大,說是18歲,也沒有人會質疑。
那麼這個年齡就得放寬了,15歲到20之間、剛入兵的,有雍縣口音的或者樂陵口音、力氣大、武功也不錯的男子。
這樣一來,範圍就急劇的縮小了,經過層層篩選之後到趙青昭將目標聚集在了10個人當中。
不過這10個人分彆分散在不同的軍營,要確認的話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再加上大戰當前,各軍營的將領都很繁忙,趙青昭也不好用這些小事去打擾人家,是以這件事情還要放緩一點。
不過有機會的話,他是會前往各軍營一一查探的。
這不機會就來了。寧城的困境已經差不多都解除了。
沒了兵臨城下的危機之後,李樹將軍這這一行人接到戰令要前去遼東城支援,那裡是主戰場。
這邊,遼東城正經曆了一場廝殺。
突厥現在雖然不會開啟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小範圍的騷擾卻連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