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 92 章(2 / 2)

麒麟兒 三春景 5242 字 9個月前

裝幀上使用了一種厚皮紙為封麵,顏色是淺黃色的,上麵還有印刷的七國形勢圖,然後再右上角的長方形小框中用魏碑字體寫著‘戰國論’三個大字。

魏碑這種字體兼有漢隸的氣勢古樸,又下承後世術法的端正秀麗。雖然和魏晉南北朝這段時期的碑刻很有關係,但真正成熟是很晚的事情了。許盈練的是褚體和瘦金體沒錯,但打基礎的時候練過好些帖子。

他的魏碑固然不值一提,連遊戲之作也稱不上,但在此時卻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了。

這種字體與先秦戰國時代相結合,給人的感覺就十分不同。

翻開書頁之後,裡麵按照許盈的安排,有目錄、有書頁...現在的書籍是沒有這些的,這對於讀書的人來說就有一些不方便了。不過這個時候讀書本來就是少數人的事,他們認為‘書’本來就是這樣,倒也不覺得不方便。

《戰國論》分為上下兩冊,二十多萬字在此時也不是小打小鬨了。

印刷版用的紙張是最好的,印刷的字跡清晰、精美,對比此時的‘手抄本’圖書,居然還要好不少!

“這是自然的。”發現許盈竟然為此驚訝,吳軻揚了揚手中的《戰國論》:“抄經之人都是書法優異者,但手抄經文勞心費神,案牘勞形之下,總不能一以貫之,雕版印刷則不同,是真能字字如一的!”

抄書抄的再好,也很難化身人肉打印機...或許有些人能做到,但這種絕對是極少數。這樣一來,書籍就顯得不那麼‘整齊’了。

更麻煩的是,手抄經文還有可能塗抹修改...現代人可能用塗改液,古代人就可以用雌黃。現代人可能直接畫一道杠,古人也同樣如此。看看《蘭亭集序》就知道了,書聖大大在其中亦有信手塗抹的痕跡。

抄寫經文之人不可能有太多修改,但偶爾一兩處修改,也不可能因為這麼點兒錯處就廢棄重寫,那樣就太浪費精力了——讀書時候有的同學有強迫症,寫壞了一個地方就一整頁撕掉重寫,但大多數都是修改一下就算了。

相比之下,雕版印刷出來的《戰國論》就不同了,

在刻好雕版之前,文本是經過校閱的,而雕刻之後雕版亦有檢察,幾乎不可能出錯。印刷出來也是極其整齊漂亮,雖然少了手寫的‘神韻’,但說實在的,一般的抄經人書法,其實也夠不上‘神韻’兩個字。

書中還配有一些簡單的插圖,比如當時七國的戰爭局部圖,又比如一些人物故事圖,‘趙氏孤兒’‘商鞅變法’什麼的。線條相對簡單,但並不因此簡陋,風格基本上是二十世紀連環畫的樣子。

既有審美,又在雕版印刷術的能力範圍內。

“不錯。”許盈對於手中的樣品十分滿意,詢問吳軻:“印了多少冊了?”

吳軻伸了個懶腰:“雕版已製成了,印刷起來自然迅速,頭一批印了一千部,上下兩冊就是兩千冊。若是還有需要隨時能夠加印,不過如今還沒裝訂完好,隻是先訂好了一部,立刻就給郎君送來了。”

線釘還是膠釘,許盈沒有猶豫,直接讓人用線繩釘好書籍。此時膠漆都是很貴的,而真要用一般的膠,說不定還得擔心脫膠的問題。相比之下線釘就便宜又實用了,對於裝訂書籍的雇工來說操作也更簡單。

許盈對這個數量是滿意的,打算一部分送到汝南去,請長輩幫忙送出去。汝南許氏的名頭還是管用的,到時候幾個此時的大V說幾句好話,名氣就打出來了。有了名氣,剩下的《戰國論》再放到市場上,自然會有許多讀書人搶購。

到時候剩下的這些書可能還不夠用呢!

真是那樣,還得加印...雖然有了大V的點讚,一時之間名氣肯定會得到極大提高,但真的要站穩腳跟,形成‘大勢’,還是得走‘群眾路線’——到時候讀自己書的人多了、認可自己觀念的人多了,就能有所謂的‘大勢’。

這樣的名望,可不是幾個大V點讚帶來的虛浮泡沫能比的!

這種差彆類似於影壇實力常青樹和選秀流量。

正在許盈和吳軻商量這件事的時候,關春來了。和前幾日的眉頭緊蹙不同,最近的關春雖然忙忙碌碌。連一點兒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但精氣神十分好,整個人透露出一種精明強乾、遊刃有餘。

朝許盈施禮,又向吳軻打了招呼,他這才道:“郎君,不辱使命,蠶繭已處置完畢!接下來令人加緊繅絲即可。”

許盈聽到這兒卻搖了搖頭:“繅絲不用急,安排彆人去做即可。接下來...你應該去收生絲才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