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 98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6269 字 9個月前

許盈對怎麼帶貨,多多少少也是見識過的...上輩子賣肉鬆餅的主播多了去了,就算是他不想知道,也會有所耳聞。此時賣點兒肉鬆,自然一點兒難度都沒有。

說到賣肉鬆,他首先想到的經典案例就是‘鱸魚膾、蓴菜羹’。其實在很早以前,鱸魚膾、蓴菜羹就是吳中非常出名的美食了,但話說回來,華夏曆史上出名的美食還少麼?但曆史的長河滔滔流過,對於後人來說,除非是對此感興趣的人特意去了解,不然大抵是不知道曾經的‘名吃’的。

鱸魚膾、蓴菜羹之所以脫穎而出,讓受過教育的普通人都能耳熟能詳,是因為張季鷹的一個典故...見秋風起,以思念家鄉吳中的鱸魚膾、蓴菜羹為名,辭官歸鄉了。

蓴鱸之思,這是一個好故事。從名士風度的角度來看,富貴名利近在眼前而不取,而是從心所欲,兩袖清風歸故鄉。以此時的世情來看,這是令人心向往之的一種氣度!而從實際利益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令人讚歎的操作。

事實上,蓴菜羹和鱸魚膾很有可能隻是一個借口而已...當時張季鷹在洛陽為官,但洛陽的風向已然不對。他是一個見機很快、很知道保全自身的人,這個時候辭官也不過是順勢而為。果不其然,不久之後洛陽大亂,朝堂上的官員也不一定保全。那個時候不少認識張季鷹的官員就感歎,還是他有先見之明。

當然,也不見得是先見之明,畢竟洛陽時局之下的暗流湧動,這些人多多少少都能察覺。之所以不能如張季鷹一般灑脫,隻能說是富貴名利太誘人了。很多人都在賭,賭洛陽不會那麼糟糕,真就讓局麵無法挽回。賭當官的不會那麼慘,多少能安然度過。

他們也不過就是賭輸了而已。

無論從那一個角度來說,‘蓴鱸之思’都是令人讚歎的。後來成為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在各種大文豪的文章裡出鏡率極高,這也不奇怪。

不將目光放這麼遠,隻看當時,從張季鷹之後,鱸魚膾、蓴菜羹也名氣大增——以前有名氣歸有名氣,卻並非不可替代,吳中特產是很多的,不一定要它們代表吳中佳肴。現在則不同,這是賦

予了文化內涵啊!

每吃一口鱸魚膾、喝一杯蓴菜羹,就能遙想當年張季鷹舊事...感覺整個人都升華了呢。

現在許盈覺得這個可以學習一下,所以回頭就想包裝一下肉鬆。隻不過肉鬆在此時是新鮮東西,毫無名氣可言,怎麼下手還得自己想。

經過一番考慮,許盈選擇了《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故事...在許盈上輩子,《梁祝》是華夏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而這個故事的起源年代就和所有的民間故事一樣是非常難以考證的。

能夠追溯的一般都是成型年代,有了相對詳細的文字描寫,至少故事的主體框架定型了——比如說許盈之前拿出來的《牛郎織女》故事,雖然在南北朝到唐朝,故事都還很簡單,不過是誌異筆記中的三言兩語,但故事的起承轉合其實已見雛形。

《梁祝》的故事也差不多,大多考據者都同意這個故事的背景是魏晉南北朝,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相應人物,隻不過真實情況不一定和故事裡一樣。而真正為後人所熟悉的《梁祝》成書,那是很靠後的事情了。

許盈少時養於深宅,沒機會接觸到‘梁祝’這樣的民間傳說,自然不知道此時有沒有零星的‘梁祝’傳聞。等到來到豫章,這方麵的情況也沒有太大改變——這個時候信息傳播很難,這種瑣碎的民間傳聞也很少有人記錄在書籍中。

但許盈現在要寫‘梁祝’故事,本來也就不必在意一點兒零碎傳聞,所以也就不再琢磨這個事了。

許盈並不記得《梁祝》全文,但他看過幾個版本的‘梁祝’影視劇,對於裡麵的一些經典橋段還是知道的。比如說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結拜兄弟、求學生涯、十八相送、提親被拒、馬文才提親、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死後化蝶,這都是再清楚不過的。

有了這個脈絡再寫故事,實在沒有難度可言。

許盈在寫作上不見得有天賦,但此時的大多就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小故事。他再怎麼菜,那也是經曆過後世各種文藝作品衝擊過的!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小試牛刀一番,一篇《梁祝》故事手到擒來。

如今也有簡單的愛情故事,比如說《牛郎織女》的雛形故

事,但那實在是太簡單了!男女之間的感情往往沒有來由、沒有經曆、也談不上未來,隻不過是作者為了推動劇情的一個工具而已。相比之下,《梁祝》這個故事有男女的相識,有好感的萌生,有百轉千回,有愛而不得,甚至還會寫有情人的內心...對於沒看過正經愛情故事的此世人來說,無疑是降維打擊。

而《梁祝》和肉鬆有什麼關係...其實是沒有關係的,隻不過有這樣一個受歡迎的故事在,方便許盈‘打廣告’而已。是的,這個著名愛情故事被許盈提前填充飽滿的起因是許盈想要打廣告。

如果另一個世界的‘《梁祝》’有靈,大概會覺得非常受辱叭...

在許盈版的《梁祝》裡,肉鬆是一種出鏡過幾次的食物。這原本是祝英台身邊的丫鬟銀心發明的一種食物,祝英台離家之前製作了很多,求學路上可以充作乾糧(祝家設定中是有錢人家,乾糧自然也比較好)。

後來梁祝二人要回家了,此時祝英台已經對梁山伯芳心暗許,便處處照顧梁山伯,梁山伯回程的盤纏不夠,她也用不動聲色的方式幫忙。其中就有準備乾糧一事——她推說自己路上乾糧備多了,可以分梁兄一些。

其實這是她和丫鬟銀心學了肉鬆製作之後親手做的。梁山伯不知情,然而一份細細密密的女兒心腸全在其中。

另外,祝英台本人也很喜歡吃肉鬆,平常會讓銀心做了當零食。

肉鬆在《梁祝》中的出場並不算刻意,但非常有效果,至少讀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記得‘肉鬆’這種食物。

寫完這個故事之後,許盈就讓吳軻拿去刊印。這個故事不算長,大概也就三四萬字的樣子,因為古代印刷術的字體大小、排版等原因,一般都是六七萬字一冊書籍。在此標準上可以增減一些。

厚一些成為大部頭,薄一些做小冊子,都是可以的。

《梁祝》故事就屬於後者...許盈看著太薄了一些,還添了數幅插圖,畫的就是‘十八相送’之類的經典橋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