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因為此時天下大亂,就連
貴族也經常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這就使得一些貴族子弟必須早早承擔起責任,無法等到二十歲再去支撐門楣。另一方麵,此時士族門閥把持政治資源,先用九品中正製定品,然後再授予官職,而九品中正製定品必須在加冠以後。
為了儘快獲取政治資源,踏上仕途,勢族子弟和寒門子弟爭相提前加冠。
十五、十六加冠的非常常見,十二三加冠的也不是沒有。
現下許氏的情況是明擺著的,許成人已經沒了,他膝下連個庶出的兒子都沒有,他們這一支必然得從兄弟中挑一個出來主事。
許直排行第二,但他是庶出的,身份所限,根本不可能和許盈爭...陳氏自然明白這一點。
許直沒可能,許巧就更不可能了。
現在楊氏請許盈的老師和臨川王為許盈加冠,意思已經很清楚了——接下來,許盈就會成為他們這一支的繼承人,甚至更進一步,等他稍微長大一些,還會是整個許氏的繼承人,真正肩挑家族!
加冠,隻是為了讓許盈去建鄴後行事更加方便,這也是向其他各房表達自身的態度。
等到陳氏抵達加冠現場時,鄭氏和和氏還沒到...該到的人都到的差不多了,鄭氏才匆匆忙忙趕來,但依舊沒有和氏的影子。
鄭氏滿臉窘迫地低聲解釋:“大嫂因大兄之事十分悲痛,實在來不了了...”
楊氏不以為忤,隻讓她和陳氏站到一邊去,然後吩咐冠禮開始。
陳氏和鄭氏相處不少,知道鄭氏是個老實人,剛剛那樣表現顯然是撒謊了。一開始還有些奇怪是怎麼回事,隻是不好意思大庭廣眾之下打聽。不過進行冠禮的時候她分心一想,哪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若和氏不是因為悲痛的起不來身而不來的,那就隻能是因為不想來了。
不想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婆母為什麼急著此時為許盈加冠?是為了趕去建鄴繼承許成的政治遺產。說的更明白一些,她還在為許成去世而悲痛的時候,其他人已經在謀劃著之後的事情了。
理智上這是對的,但站在和氏的角度,感情上恐怕很難接受。
陳氏猜對了大半,但有一些她並不知道——若隻是如此,鄭氏並不會那樣窘迫。她雖然老實,
但情況若真是陳氏想的那麼簡單,眼下這樣說也隻是平常,哪用得著那般!
真正讓她臉色不對勁的是,在楊氏的婢女走後,和氏立刻破口大罵起來...雖然是勢族女郎,罵人也隻會幾個有限的文詞,但這樣已經足夠鄭氏坐立不安、不知所措了。
和氏現在顯然是恨上楊氏和許盈了,隻當他們是趴在丈夫的屍體上吸血,急趕著去搶丈夫留下來的東西,連一點兒母子之情、兄弟之情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她怎麼可能還願意來許盈的冠禮。
然而不管她來不來,冠禮始終是要進行的。
此時的冠禮早就沒有先秦時的隆重與一絲不苟,有些曠達之士,隻有父子二人,就能行冠禮了。不需要觀禮之人,聚會慶賀更是沒有...現在許盈在豫章加冠,讓這邊的族人都來,已經算是‘規規矩矩’了。
此次許盈的冠禮,說是請了羊琮和裴慶一起加冠,實際加冠的卻隻能有一人——裴慶為許盈加冠,羊琮不過是站在主位看著而已。
加冠者,一般都是父親,若是父親不在了,還有叔伯之類父係長輩。但如今冠禮越來越鬆弛,這方麵也沒有了原來的講究。有些任性而不拘禮法的年輕人,自己就給自己加冠了,家裡一般也不會因此就不承認他自己加冠的合法性。
理論上來說,羊琮和裴慶都有為許盈加冠的資格。許盈既然叫羊琮舅舅,不管這是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舅舅,總歸是有個長輩身份在的。再加上人家是宗室,身份不同,他給許盈加冠,沒有任何問題。
裴慶則是許盈的老師,古人講究天地君親師,師父、師父,師者如父,事師如父是非常常見的,甚至這是一種道德要求。老師給學生加冠,更是從古至今有著數不清的先例存在。
但考慮了一番,讓羊琮給許盈加冠,擔心這會給其他人以一種政治暗示(羊琮宗室的身份在當下的環境中其實是有些敏感的)...最終還是請了裴慶給許盈加冠。
作者有話要說:改了一下之前許盈三哥的名字,之前不小心寫錯了。應該是許巧,字若拙,而不是許拙。之前的部分也已經修改了,所以大家看到文中出現‘許巧’,不用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