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 等到出孝之後我打算在城郊買一園墅,如今正好著人四處尋一尋。自然你在建鄴走動的多些,可有何提議?”許盈話音剛落就引來了羅真側目。
“此事應在其他人身上都是無謂, 唯獨若衝你作此發聲, 卻是從未想到的。”羅真這話是脫口而出的。如今居住在建鄴及其周邊的勢族, 無論是本地的, 還是僑居的,本質上都是貴族地主階級,一個個地主老財!
地主老財哪有不喜歡土地的!或者說,在這麼個封建社會,哪有不喜歡土地的!
從根本上來說, 現在僑居勢族和本地勢族逐漸顯露出來的矛盾中, 土地上的問題就是之一!土地就那麼多,你多一些我就要少一些。這可不是一個小民, 一家一戶不過幾十畝, 甚至不到。若讓一個勢族去侵占土地, 千畝萬畝?他們都不說‘畝’,而是說‘頃’。
千頃!萬頃!
現在江南土地多,但彆說真正肥沃的、現成的土地是有限的, 就算是開發條件好的土地也不是到處都有的,也不過利益相關之人為此鬥的烏眼雞一樣。
但在羅真的印象中, 許盈並沒有這等毛病。雖然他在豫章郡的時候也購置土地,但看得出來他在這方麵的熱情並不高漲。比如甘蔗園, 那就是為了生產蔗糖提供原料而已。又比如清溪莊園, 當時也是恰逢流民糜爛,一半是東塘莊園土地不夠用了,另一半是為了做好事, 收納流民,這才開墾起來的。
若是許盈有心擴展手頭的土地,他當初人在豫章的時候有太多機會了!手頭的地產絕不止現在這些!
相比起土地,許盈更喜歡一個又一個的作坊。
不像彆人,莊園裡的作坊是為了和莊園產出配套,莊園是根,作坊是末。許盈這裡恰好掉了個個兒,作坊才是本,莊園反而成了唱配角的那一個!許盈往往是營建作坊有了結果,這才在土地上種植原材料!
表麵上看,兩者最終的結果沒有分彆,實則天差地彆!許盈很多時候並不在意自己的莊園能不能滿足生產,就算不能滿足,他也能從彆的莊園買到原材料!隻不過有些原材料他不想受製於人,所以自己也得準備一些而已!
相比之下,他在土地上就沒有那麼擴張性了。
這一點,總能夠‘見微知著’的羅真自然能夠看出!
過去並不很在意土地的許盈,現如今人還沒出孝呢,首先記掛的就是讓人在建鄴周邊置辦一座園墅,這也太反常了!
事出反常即有妖!這話還是許盈和他說過的呢!
麵對羅真狐疑的表情,許盈隻能解釋:“我置辦園墅和他人不同,本意是打算在建鄴城郊營建一所彆苑,作為日後鄉間閒居,又或者招待好友的所在...這建鄴城中聲浪滔滔,居住在此難得適意啊!”
來到南方之後,隨著南渡小朝廷站穩腳跟,許氏也逐漸適應了在江左的生活。適應之後,第一件重要的事不是整治自家宅園,畢竟自家現在的居所樸素歸樸素,總歸是夠用的。身為族長的許勳死了不到兩年,這就開始虛飾浮華起來,也不像樣子。
第一件事其實是購置土地!土地對於這年頭的貴族來說立身之本,是支撐勢族百年煊赫、千年不倒的根基!沒有土地,就算是勢族也長久不了!既然許氏打算在南方立足,短時間內也看不到北伐中原的希望,那在南方置地,維持家族上下的生活,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首選是在丹陽和京口尋摸合適的土地,丹陽郡毋庸多說,建鄴本就是丹陽治所所在,如今建鄴升格為南渡小朝廷的國都,丹陽地位自然隨之提升!非要說的話,整個丹陽就是擴大版的國都,是國都的後花園!
京口則連接了三吳和建鄴,除了其作為建鄴北方屏障的作用外,最大的用處就是轉運來自三吳、東南的貨物,用來供應京師。
所謂‘三吳’,其實就是吳郡、吳興、會稽三郡,這是江左精華所在,也是支應建鄴日用消耗的大後方!隻不過從三吳到建鄴不能直接水運,因為到了臨近建鄴的一段江水洶湧,船隻佷容易漂沒。京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七國爭雄時的吳大帝令人修建了一段京口至於建鄴的運河,從此三吳、東南的貨物入建鄴從此轉運,漂沒之事就沒有了。
買丹陽的土地是為了耕種,買京口的土地一部分是為了耕種,另一部分則是為了興建貨棧、碼頭、作坊等等,這都是勢族們比較擅長的生意——相比之下,行商的利潤最高,卻不是勢族擅長的,也很少有勢族會經營這個,就算經營也是淺嘗輒止,規模不大。
隻不過許氏的想法雖然很好,事情卻很難辦!
江南雖然土地有多、地廣人稀,但在江左一片,其實沒有多少剩餘的土地。好的土地早就被南方勢族占了,至於差的土地,人家不稀罕要,現在僑居江左的北方勢族也很難看得上。
這可不是簡單的挑剔,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一畝地影響收獲的最大因素就是地利!良田、中田、下田,收獲差異巨大不說,對於耕種者來說需要費的心力也不是一回事。良田就是‘多快好省’的代表,下田則投入大、收益小,稍遇災荒年景,彆說是收益了,彆倒賠進去就阿彌陀佛了!
一般來說,勢族都是優先占據大片大片的良田的,做到這個以後才會考慮將中田、下田也收入囊中。
這就好比後世一家做實業的企業,隻有低利潤的訂單不算什麼,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穩定的生意!可怕的是隻有低利潤的生意!真要是那樣,企業遲早被拖垮!所以企業至少要低利潤的訂單和高利潤的訂單搭配著來!
現在本就是拓荒之時,救急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良田了!收入手中的若是中田、下田,反而不利於許氏生存。
而且如今又哪裡是一個許氏需要在丹陽、京口置地呢——京口還好一些,作坊、貨棧之類用的土地本就不多,想想辦法總能弄到,丹陽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僑居江左的勢族們都在打量著丹陽的土地,丹陽又哪裡還挪得出那麼多良田!
許氏如今隻在丹陽置辦下了一座一百頃不到的莊園,這麵積其實不算小,但以現在對土地遠稱不上‘精耕細作’的經營模式,完全不能理解為明清時的百頃土地。算上許氏族人落腳建鄴的數量,這其實很不夠。
而且這也不是立刻就能收獲的莊園,雖然土地還不錯,但確實需要開荒的生地。
沒辦法,許氏隻能再往丹陽郡左近尋一尋,又置辦了兩三處莊園,都是麵積在二三十頃的那種。這是很大的一片土地,但對於此時的勢族來說卻又不算了——許盈記得,自家在老家汝南擁有大片開墾多年的良田,汝南及汝南附近,屬於許氏的莊園零零總總總有二十來處,這還是不算那種一兩頃的族人‘小塊土地’的結果。
其中大莊園,一處有幾百頃,小莊園也有十幾二十頃,許氏名下的地產也是幾千頃了。
明清時期的地方大族也有所謂的‘千頃牌’‘萬頃牌’,那個時候還精耕細作了呢!可見,這個時候作為地方大族的許氏名下幾千頃土地,算不得驚世駭俗,與許氏差不多的勢族也大抵如此!
這一點看曆史上王導子孫分散繼承的土地就可以窺知一二了!算起來王丞相明顯土地也至少上千頃了!雖然王謝是東晉朝廷之肱骨,早期更是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王導的身份地位在眾臣之中無人能及,但也得考慮到王導家族是北方南來的僑居勢族!
這些土地是來到南方以後重新積攢的,和原本在北方時經營數代的產業不能比,和南方的‘坐地戶’也不能相比!
看著這‘寥寥’土地,許章歎息了許多次...許盈在草廬守孝也曾聽說過這件事,心裡雖然理解,但總覺得怪怪的——按照‘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說法,他家就是典型的‘富者’,可以說是非常‘反動’了。
不過身處封建社會,還是中古時代到來以前,這樣的事實在沒甚好說,大家都是如此、從來如此。
這些事務之前沒有找到許盈頭上,因為他年紀小,又在孝中,沒有用這些事打擾他的道理。
而如今的建鄴,僑居勢族中,許氏已經算是上上之選了!真要說日子寬裕,大家都不寬裕,就連袁氏也要為了這些事焦頭爛額。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氏得到了許盈他們這一房的‘資助’。
當初許盈去到豫章安家落戶,雖然是為了家族保存火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並沒有讓家族出錢!畢竟,挑選的是許盈,而不是直接安排另外哪一房,這已經足見許勳的‘私心’了。
有了私心,在做事的時候就難免心虛,許勳又不是差那一點點錢的人,所以許盈在豫章的東塘莊園,用的是他們那一房的私產——大家族雖然有許多共產,但各房也是有許多私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