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月籠山海關(2)(他們在百花深處住了一日,...)(1 / 2)

夜闌京華 墨寶非寶 7952 字 8個月前

他們在百花深處住了一日,夜裡,淩晨四點多,兩個人影徒步到古北口關內。

何家車過於打眼,何未沒讓轎車接近長城。

謝騖清自黃包車上,借月色,仰頭看古北口的城牆。

數個月前,這裡曾是長城抗戰最激烈的前沿陣地。被飛機轟炸過的城牆,殘缺不全,碎石砂礫滾落堆積,清冷蒼白的月色裡,能見沒有墓碑的小墳包。望不到頭。

“古北口的戰事最慘烈,”她指一個方位,“當時日軍攻上來,有一隻七人小隊沒聯絡上,沒接到撤退命令。對著飛機和重型炮的轟炸,七個人守到最後,彈儘糧絕,以肉搏戰迎敵,全都犧牲在高地上了。”

如果沒有不抵抗的命令,有如此將士,根本不會丟掉關外三省和熱河。

“鄭渡可以瞑目了。”謝騖清低聲說。

並不是所有軍人都懦弱膽怯。隻這一點,便可告慰關外英靈。

謝騖清從懷裡掏出了一個粗布包裹的小東西。

他半蹲下身子,扯開上頭針線連接的地方,打開,仍是個油布包。再展開,層層保護下的竟是一抔土。他均勻地將土灑到碎石上。

“我一位同僚,”他輕聲說,“哈爾濱人。他說,不必葬回故鄉,到我能到的最北之地。”

他拿起一塊石頭,壓住布包。

謝騖清遙望破碎的城牆,沉默許久,不再發一言,沿來路而歸。轟炸過的焦土地,黑黃不一,深色碎石被炸彈燒過,仿佛透著血的色澤,留下了那場抗戰的最後痕跡。

“鄭渡的姐姐,”他坐入轎車,“這兩天到北平。”

“她說,弟弟有件西裝在你這兒,想取回去,”謝騖清輕聲又道,“一同安葬。”

“須我幫忙入關嗎?”

謝騖清輕搖頭:“她有自己的方式,這次到北平,她想親自同你商議一樁事。”

他不願多言,何未猜想,總有不方便說的地方,沒多追問。

幼時她是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子,年紀漸長,知曉凡人皆有不可言說的事。或是時機不對,或有所顧慮,她隱約覺得,謝騖清不肯說到底,怕和自己有關。

入北平時,晨光微現。何未囑司機繞路到安定門。

城門洞口,自南來的駱駝隊,扛著粗糙破舊的麻布袋子,如一道微型遊動的長城,綿延不絕。轎車停於城門旁。

何未原想說,這次回來,下車看一眼安定門。

她瞥見謝騖清側臉神色肅穆,沿著她的視線往城門牌上瞧。洋洋灑灑三個大字:安定門。

何未唇微啟,手背被謝騖清攥住。

少時,他手指修長,掌心皮膚細膩,除卻因常年扣動扳機而養出來的食指老繭,再無其他歲月和戰場痕跡。這次回來不一樣了。謝騖清的掌心像被砂紙打磨過,粗糙滾燙。

“走吧。”他說。

江河淪陷,他沒顏麵下車走這道安定門。

何未和謝騖清歸家。她將西院兒的書房讓給他。

大書房的眠鶴熏爐挪到此處。半人高的仙鶴單腳立在那兒,鶴口飄出一陣陣的香,像過去的何二府。差彆是人,坐於香霧裡的人不再是二叔,而是他。

謝騖清下為西褲,上著白襯衫,仰躺在床上。長途奔波北上,沒睡踏實過,躺到她的八步床裡,倦意上湧,沒等她來,便熟睡了。

何未進了房門,撳滅了燈,怕吵醒他,在八步床下繞了兩步,決定去西次間。

她朝外走,房門被一雙小手推開。

斯年悄悄自門縫往裡瞅,逗笑了她。何未輕手輕腳拉開門,對她向外揮揮手,斯年馬上後退兩步,穿著小拖鞋,沒留神,向後一個趔趄,被何未摟住。

她彎腰下來,輕聲問:“來找我啊?”

斯年抿嘴笑,點點頭,旋即瞄房門。

何未反手,拉攏那扇門。

“少將軍累了?”斯年耳語問她。

“嗯。”她笑。

“我在這裡,好嗎?”斯年指西次間的臥榻。

何未頷首,牽她的手,一對母女上了臥榻。斯年穿著短袖的棉布小衫和長褲,盤著腿,和同樣姿勢的何未麵對麵。她笑,何未也笑。

“他要睡多久?還走嗎?今日走嗎?我下學回來能見嗎?”問題一個追著一個,斯年帶著期待,懂事地又說,“急著走的話,沒關係的,下次回來再說。”

何未低聲道:“不走。”

斯年拉起何未的手,把玩著她的手指頭,悶頭笑。

“一會兒他醒了,去叫聲爸爸。”何未輕聲道。

斯年抬頭,眼睛盯著她。何未笑著,輕點頭,權作應允。

“要惹麻煩,”斯年壓製著祈盼,搖頭,“不要。”

“叫吧。”何未道。

說完,她又道:“他沒聽人叫過爸爸,讓他聽兩句。”

斯年終是安心,開心點頭。

“少將軍來,看我們的?”斯年問。

何未輕聲道:“北上,抗日。”

斯年驚訝,小臉上神情幾變。長城抗戰前,小姑娘對抵抗外敵信心滿滿,曆經那數個月的北平亂局,見到撤下來的部隊,擠滿醫院的傷兵、學生和民兵團的人,她對戰爭有了更直觀的認知。對親人的愛護,激起了孩童對死亡的恐懼心。

“在……長城嗎?”

“不,”她搖頭,“出關。”

“小召叔叔說……”斯年猶猶豫豫地輕聲道,“他們的兵一次比一次用得多,上次四十萬,這次調了一百萬人……打紅軍的十萬。”凶險非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