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蘭看向自己的丈夫周向北,趁王翠芬瞅不見的時候,給他一個勁的使眼色,讓他說說他不乾人事的娘。
周向北猶豫了一會兒,正要張口,就被周老摳給打斷了,
“叫我看,你娘說的對,掃廁所挑大糞這活乾起來也不費啥勁,就是臟了點,臭了點,但這有啥的,越是臟越是臭,乾起來就越光榮。
我周家的媳婦就沒有怕臭怕臟怕吃苦的,工資還那麼多,老大,你弟媳婦在家那可是啥都乾的,人又會勤儉持家過日子,又孝順我和你娘,乾起活來,麻利的很。“
這話不就是說給她趙玉蘭聽的嗎?說她比不上老二那個不下蛋的媳婦,沒有她會過日子,沒有她孝順他們,嫌她懶,嫌她不好。
“就是,你弟弟那個媳婦,花錢一點都不大手大腳的,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掰花,從不嚷嚷著要買好衣裳穿,她身上穿的衣裳,還是撿我的哪,穿破了就再補補,一點都不敗家。
更不描眉畫紅的出去亂招搖,亂勾引野男人。
天不亮就起來下地乾活了,在家洗衣做飯都是她,我想洗件衣裳,她都和我急。
家裡有啥好吃的,都拿來孝敬我和你爹,她自個都舍不得吃,對我們倆好的很。
村裡人人都誇她勤快,賢惠,孝順……對了,她還從來都不氣我和你爹,那嘴說話可甜,可好聽了,人好的沒法說,賢惠的沒法說,咱老周家能攤上這樣的好媳婦,真是上輩子燒高香了。“
王翠芬當著趙玉蘭和周向北的麵把另外一個兒子的媳婦,誇成了一朵花。
老二媳婦再好,不是也不會給他們老周家生娃嗎?不會生娃的女人,連隻雞都不如,有啥好誇的,她給她生了四個孫女孫子,也沒見她這個婆婆和公公,誰誇過她趙玉蘭一句。
趙玉蘭打心眼裡就瞧不上那個一直呆在鄉下的妯娌,這個妯娌比她晚一個月進門,爹是當地的木匠,當初她先進的周家門,她家裡窮,給她置辦不出啥東西,連床被子都拿不出來。
她是背著一個小包裹進的周家門。
在她們鄉下,她是當大嫂的,那個劉小蛾是後進門的,她的嫁妝不能超過她的,否則就是故意給她這個大嫂難堪。
一般家裡有倆兒子要結婚,如果是大兒子先結的婚,那小兒子定下的媳婦家裡,就要托人打聽前麵大兒子的媳婦都陪嫁了啥東西,不能壓過大媳婦的。
這是規矩。
可那個劉小娥進門前三天,就讓村子裡的男女老少去她家給她搬嫁妝,光大衣櫃就給打了整整四個,能躺下三四個人的大床給打了一個。
什麼四腳的刷了紅漆的箱子,吃飯的方桌,長桌,椅子,凳子……帶雙喜字的搪瓷盆,城裡時興的牡丹花樣的床單,枕巾。
還有什麼帶著喜鵲登枝的紅色毛巾被,光棉被就陪嫁了整整三床不算,還有好幾身新衣裳,新鞋子。
劉小娥的嫁妝周家一個院子都擺不完,甚至都擺到了外麵,她到現在也忘不了,結婚那天劉小娥穿著一雙從城裡買的皮鞋,身上穿著老二陪她去縣城做的一身好料子的衣裳,腕子上一對打的銀鐲子。
頭上還帶著一朵紅花,被村子裡的大娘嬸子都誇著,熱鬨的不行。
一個月前她趙玉蘭這個大嫂結婚的時候都比不上這樣熱鬨,比不上這樣排場,甚至有些寒酸。
她當時還傻得不行,覺得那都不賴了,可等劉小娥一進門的時候,處處對比,才發現自己這個大嫂結婚的時候,壓根就比不上這個弟媳婦劉小娥。
劉小娥還沒進門就壓了她一頭,結婚的時候,更是壓的她頭都抬不起來,她這樣做,讓她這個大嫂的臉往哪放?明明都是周家的兒媳婦,她這個大嫂不僅娘家比不上弟媳婦的,就連嫁妝都比不上。
公婆雖然嘴上不說,可從她們對嫁妝多的不行的劉小娥的那個態度,都能看出來差彆。
弟媳婦婚後第二天,她這個婆婆就給她炒雞蛋,做豬肉燉粉條子,她那個摳搜的不行的公公,在劉小娥回門子那天,更是抓了一隻正值壯年的老母雞,讓她帶回去。
要知道,當時一家一戶隻能養兩隻雞,在鄉下,一隻正在下蛋的老母雞,那可是一份重禮啊。
而她趙玉蘭當初婚後第二天,吃的是前一天席上的剩菜,回門子周老摳就讓拎了一包便宜果子。
明明都是周家的兒媳婦,他們卻這樣偏心,給劉小娥做麵子,就不給她做,憑啥當初她回門的時候,不給她抓家裡的老母雞?
婚後第一天,讓她吃剩菜剩飯,不讓那個劉小娥吃?
這都怪她家裡窮,他們都瞧不起她,所以才這樣對她。
其實這也不怪王翠芬和周老摳,當初先定的趙玉蘭,趙玉蘭家裡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三百塊錢,他們見她家裡實在難,就給了。
既然給了大兒媳婦家裡彩禮三百塊,那給二兒媳婦家也是這個數。
可人家二兒媳婦家裡,把這三百塊錢的彩禮一分不留,全給閨女置辦成了嫁妝,甚至還出錢,讓閨女給老二買了一身結婚時候穿的中山裝。
老二結婚那天腳上穿的鞋,都是劉小娥的娘給做的。
這些嫁妝啥的,給足了周家麵子,讓王翠芬他們在村子裡風光極了。
可當初趙玉蘭結婚的時候,家裡啥陪嫁也沒有,村裡人都知道周家給了趙家三百塊錢的彩禮,見她就這樣啥也沒拿的來了,都在背後笑話王翠芬家。
王翠芬他們以為給了趙玉蘭娘家三百塊錢,她娘家的爹娘會多多少少的給她置辦點東西,這樣兩家臉上都好看,可誰能想到她娘家啥也沒置辦。
趙玉蘭身上穿的那身衣裳,是結婚前,她拉著老大,讓老大給她買的。
婚後那幾天,村子裡都在背後說周家,王翠芬他們頭都抬不起來,臉上沒光,那三百塊錢,就算拿出二十塊錢買點啥便宜東西,都不至於鬨的這樣難看。
直到一個月後,劉小娥進門,才給他們爭了光,才能把丟掉的麵子,又撿了起來,腰杆也能挺直了。
至於回門子拿的東西,然趙玉蘭拿包果子回去,這個禮就是尋常的禮,村子裡誰家媳婦回門子,大多也都拿這個,也不算差。
讓劉小娥拿著老母雞回門子,是因為結婚的時候,劉小娥的爹娘不僅陪嫁家具啥的,還拿來了一籃子雞蛋,幾包好點心。
人家這樣知道禮數,給他周老摳壯麵子,周老摳說啥也不能讓親家臉上沒光,不僅給劉小娥抓了老母雞,還專門跑到縣城,買了一把貴的嚇人的香蕉,還有白糖啥的。
讓老二媳婦拉著一牛車的東西回娘家去了。
趙玉蘭還因為這,心裡一直怨王翠芬和周老摳偏心。
後麵,在劉小娥進門後的第十五天,趙玉蘭就跟著周向北來海城這邊了,當時周向北已經是毛巾廠的技術員了。
所以,她對劉小娥這個妯娌,不太了解,但心裡一直對她有極大的成見,很不待見她,直到趙玉蘭在城裡過的越來越好,而劉小娥一直跟著周老二在鄉下種地刨食,過苦日子,趙玉蘭心裡才舒坦點。
趙玉蘭這種人,就是見不得旁人過的好,隻有旁人過的越慘,她才越高興,尤其是對妯娌劉小娥來說。
要是哪天,劉小娥過的好了,趙玉蘭就會難受的晚上睡不著覺。
可現在,在她看來,劉小娥和她這個大嫂壓根就沒有可比性了,一個在鄉下,一個在城裡,還有啥可比性,那個劉小娥這輩子都不可能過的有她趙玉蘭強。
她在城裡的這些年,幾乎都沒怎麼想起過鄉下那個妯娌劉小娥,再加上劉小娥一直懷不上,更不配和她趙玉蘭比了,這突然聽到婆婆公公都誇劉小娥的好。
趙玉蘭心裡難受死了,她怎麼能和她比,那個劉小娥算啥東西。
“娘,這些年,真是多虧老二兩口子照顧你們了。“
周向北見他爹娘隻誇老二的媳婦,不誇他的,他扭頭瞅了一眼趙玉蘭
“聽爹娘的,你去食堂把假請了,去乾這個掃廁所的活,這是我娘好不容易給你爭取到的。”
趙玉蘭見周向北和他爹娘站一塊,幫著他們欺負她,她心寒的不行,
“食堂活多,請不掉假,爹,娘,我不是不想去掃廁所,我是怕我為了掙那幾天的錢,最後再把我好不容易得來的工作給丟了。”
“還騙我哪?你們食堂清閒的不行,我上次幫你請假都聽說了,這樣,這個假你請不掉,我去幫你請。”
不想去挑大糞,是萬萬不行的,王翠芬可不答應。
趙玉蘭在食堂的名聲已經被婆婆王翠芬給搞臭了,也不怕她再去了,眼看著這個廁所她是掃定了,趙玉蘭隻感到絕望。
次日一早,她躺在床上裝病,想逃掉掃廁所。
可壓根瞞不住王翠芬的眼睛,王翠芬乾脆把話撂下了,隻要人還出氣,就要去給她掃廁所掙錢。
“翠芬啊,她咋就願意去了啊?”
院子裡,張美娟她們納悶的不行。
“剛開始不願意去,還裝病,再也找不到比她還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