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自己也會記賬,但架不住雞零狗碎的欠銀太多,幸而她記憶還不錯,短時間裡還能一件件都說清楚。
跟著阿公過來給王大郎檢查傷口的張知魚,看著身上半點首飾也無的黎氏邊寫邊歎氣。
今天一來,她就發現王大郎雖然傷口恢複得不錯,但卻麵色蒼白,脈相發虛,再聞聞屋裡的苦味就知道,王家已經停了三七,隻還用著大青葉配的新藥,這樣他血生得慢,自然好得也慢。
一定是王家已經再也掏不出來買三七的藥錢了。
雖然實話說出來也沒用,但她還是跟黎氏道:“王大叔以後都不能再做重活,而且這幾月最好吃點補血的東西。”
黎氏捏緊了帕子聽她說,心直往嘴裡跳,深知丈夫身上還有許多事要說,便拉了兩個人去外間問。
張知魚跟在黎嬸嬸後頭道,沒有三七,紅棗也可以。
雖然紅棗也不便宜,但比起三七那就跟泥蝦一樣廉價了。
這是破了肚皮的大傷,王大郎這條命都算是撿回來的,就算養好了也活不到跟常人一般,最多也就三分之二那麼長,還得是精心調養之下才行。
黎氏白著臉記在心裡。
往日家中省錢從沒買過紅棗,如今一分錢都沒了反大手大腳起來,想起這場禍事的緣由是為了省錢不肯買新船,黎氏一時五味陳雜。
黎二郎安撫地拍拍大姐的背,道:“以後我會養牛哥兒的。”
頭先他隻是窮,姐夫家卻過得滋潤,故此還是有不少媒婆上門,現在家中如此,黎二郎已經覺得自己得成老光棍兒了,心裡便將牛哥兒當了自個兒孩子,供養自己的孩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黎氏盯著他,道:“還用你的賣身銀養?我和你姐夫還能活幾日?”
黎二郎心虛地彆開眼進門照顧姐夫。
王大郎還躺在床上起不來,魚姐兒說,姐夫要這樣躺三五月才能下地。
小門小戶的人家,照王大郎如今的情況看,這樣的人說得殘酷點,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僅是廢人更是累贅,看以前的張家就知道了,人人都有事兒做,錢卻從沒留住過。
但家裡從來沒有放棄過救治王大郎,黎家拿來的十兩銀子有五兩都是老兩口舍了麵皮上門借的。
怕他自個兒慪死了白浪費銀子,黎氏好容易忍住了沒跟丈夫提壽命和錢的事兒,隻吩咐兒子照顧好爹,她得去船上忙活。
如今家裡就她賺錢最多,不可能下船來照顧王大郎,王家在附近鄉下有固定的菜農,沒了船,王家父子的情麵總在,王大郎便將這份生意交給了黎二郎。
黎二郎四處借板車,天剛露白就推著車往鄉裡走,每次都得走一二個時辰才得轉來,陸路比水路慢得多,他去得遲又回來得遲菜就不如往日好,生意也大不如前,這份營生總算是保了下來。
人人都賺錢去,白日裡照顧王大郎的活兒就都落在了不會賺錢的牛哥兒身上。
牛哥兒接過爹喝光的藥碗就乖乖地去洗,張知魚看他人都瘦了許多,回家路上就跟阿公道:“阿公,讓牛哥兒也跟你學騸豬好不好?”
這筆買賣就在眼前,牛哥兒拿了也能多貼些家用。
一隻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趕,張阿公從小看牛哥兒長大如今見王家生計艱難至此,心頭也願意,誰讓他老人家就是這麼善良呐。
其實再多幾個他也不介意,桃李滿天下也是美名不是。
張知魚聽了就默默道:“阿公這是要立誌殺儘天下豬了。”
這在他這兒可不是好名聲,張阿公美夢給戳破,幾乎立刻就有了意見,逮著自個兒老得意的大孫女罵了一宿。
此話不知怎地傳了出去,周圍巷子的人家都拉了家裡孩子來拜師學藝,誰都有眼,張家的日子如今蒸蒸日上,王阿婆換了好藥都身子大好,常能出門走動了,就算不學什麼,有這層關係在大家也樂意。
張阿公初時高興,自覺身價倍增,挨個摸骨看相地折騰——沒長入星骨的都不要。
這一折騰,沒得幾日就精力不濟,看診都打跌,人一老就惜命,張阿公絕了此心,回家便稱牛哥兒就是他老人家的關門弟子,若再收就要死於非命。
此狠話一出,外頭的人再不敢帶著孩子過來。
黎氏在家就對牛哥兒道:“以後你要把張家人也當成自家人,什麼時候都得對你兩個妹妹好,張家這代還沒男兒,彆人欺負她們你就要保護他們。”
牛哥兒應聲道:“我本來就是哥哥,一直保護魚妹妹和夏妹妹的。”
黎氏道:“你屁本事沒有,現在也就能出把子力氣,等你長大了能出其他東西的時,還能記得住自己是她們的哥哥才好。”
牛哥兒看娘:“什麼是彆的東西?”
黎氏笑:“就是你師父家現在給我們的東西,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牛哥兒憤憤,娘最近老說長大了就知道,誰知道什麼時候長大呢?
話雖如此,他卻將此話牢記在心上,每日得了空就往張家去,阿公不想自己徒弟是文盲,還儘心儘力勸兩個女兒教他和大桃識字,牛哥兒沒得筆墨紙硯,每日都拿著樹枝在地上畫。
夏姐兒把自己的給他,他也不要,還拿樹枝沾水,娘說以前能要是他們家還得起,如今還不起了就不能再拿。
張阿公也不管個小的在做甚,自個兒仍抱著二郎在院子裡頭補種蘿卜——如今紫茉莉的種子要帶到鄉下去了,這塊自留地已經完璧歸趙。
張家人在這頭熱熱鬨鬨地關著門過日子,外頭卻翻了天。
大家都疑心張家祖墳上冒青煙,先是解暑方,再是王大郎,一次是僥幸,兩次三次那不是實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