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吃午飯的時候,外婆果然做了籃子裡薑絨摘的那些菜。
一道辣椒炒肉,一道素炒豆角,一道番茄蛋湯,都格外的新鮮有滋味。
儘管薑絨隻負責將它們從枝頭上摘下來,她依然感受到了充分的成就感,仿佛這些菜肴的形成也有自己的一番功勞,吃得很是香甜。
飯後薑嵐打來視頻,問她飯菜合不合口味,薑絨用攝像頭對準自己鼓起來的小肚子,讓媽媽看自己鼓囊囊的肚皮。
“吃飽啦,外婆做的飯超級好吃!”
“那就好,記得彆亂跑,媽媽就要上飛機了,一個月後回來……”
薑嵐叮囑聲不斷,小女娃的心卻早已飛到天外,嗯嗯啊啊應了幾聲,好不容易等媽媽說完,要跟外婆說話,連忙將自己的兒童手表交到了老人手裡。
見女兒如此“樂不思蜀”,薑嵐總算徹底放下心,交代一番母親後,便坐上了遠行的飛機。
午後,一老一少一起睡午覺。
鄉下的屋子不像城市,擠擠挨挨像個密閉的小方盒子,外婆家是一間大平房,中間是明亮的堂屋,兩側一邊是臥室,一邊是廚房,都十分寬敞。
堂屋一前一後兩扇門,後院有農村旱廁,還有一片平整的水泥地,外婆說是用來曬穀子,正午的陽光照在上麵,明晃晃的刺眼。
前後門相對大開,山間的穿堂風一陣一陣吹來,卷走夏日的暑氣,攜來一陣沁人的清涼。
屋外傳來知了不間斷的嘶鳴,這種生靈似乎天氣越熱叫得越響,叫聲鋪天蓋地綿綿不絕,仿若獨屬於夏日的樂章。
薑絨躺在涼絲絲的竹床上,悄悄睜開一隻眼睛,看向睡在自己身側的老人。
外婆穿著大花汗衫,乾瘦的手指捏著一把圓圓的黃色蒲扇,正有一搭沒一搭地扇著,徐徐的風撲在薑絨的小臉上。
其實薑絨一點都不熱,在家她倒是很怕熱,一到夏天必須開空調才能度過,可在這裡,吹來的山風涼爽怡人,夏季的高溫好像遠離了這個小山村。
等到蒲扇扇動的頻率逐漸降低,最終停止,小小的女娃輕手輕腳爬起來,屏息滑下地,穿起自己的小涼鞋,悄無聲息溜出家門。
農村裡,家家戶戶的屋門從來不關,薑絨剛走出門,就見春芽從院門外探出頭,一個勁衝她招手。
薑絨立馬跑了過去,兩個小姑娘湊到一起,春芽一把拉住她的手,興高采烈道:“走,我們去山神廟!”
“山神廟是什麼呀?”薑絨終於想起問這個問題。
“山神廟就是山神住的地方,你知道山神嗎?”春芽問。
薑絨搖搖頭,她沒聽過這個詞,幼兒園裡老師也沒講過。
才來到外婆家一天,薑絨就感覺自己見到了太多不曾見過的東西。
“山神就是山變成的神仙,你看到那座山沒有?”春芽指著薑家村背後那座大山,小小的薑家村就坐落在大山腳下,如果從天上往下看,掩映在山林裡的小村莊,就像是落在綠海中的一顆小石子。
薑絨:“媽媽說那是東林山。”
春芽肯定道:“對,我爺爺說,東林山上有神仙,大家都叫他山神,咱們村裡還有個山神廟。”
薑絨:“哇!那我們是去看神仙嗎?”
春芽:“那當然了,這可是我好不容易發現的地方,以後就是我們共同的秘密了。”
“好!”薑絨重重點頭。
若有其他人在這裡,一定會糾正她們,這個世上沒有神仙。
然而兩個不滿六歲的小女孩還未形成正確的觀念,自然也不清楚神仙隻是虛幻的存在,隻出現於神話故事中。
春芽拉著薑絨往前跑,她不像薑絨,從沒來過薑家村,每年的寒暑假她都會被父母送到鄉下,對村子的布局也分外熟悉。
被踩踏出來的黃土小道綿延著伸向村後的山林,兩人順著道路跑進一片幽靜的竹林,眼前驟然陰暗下來,陽光都被驅逐在外,周身滿是青竹的香氣與陰涼。
四下一望,影影綽綽間,竹林裡鼓起一個個小土包,那是人死後埋葬的墳塋。
薑絨一下子止了步,烏黑的大眼睛裡閃過一絲畏懼,不敢再前進。
小女孩握著新認識的小夥伴的手,小聲問:“山神廟還有多遠呀?”
春芽大咧咧道:“就在前麵,很快就到了。”
在小夥伴的鼓勵下,薑絨還是堅持往前走了一段路,好在春芽說的沒錯,山神廟的確不遠,穿過這片不到百米的竹林,就能望見一棵大榕樹下的小屋子。
那屋子實在很小,大概一米五高,成年人得彎腰才能鑽進去。
不過兩個孩子不到六歲,這小小的房子對她們來說剛剛好。
走得近了,才能看清這山神廟有多簡陋。
神廟沒有門,三麵牆壁都是用山石堆積的,牆上爬滿了綠茸茸的青苔。屋頂蓋著青灰的瓦片,也落滿了榕樹的枯葉,像蓋了一層棕色的毯子。
神廟內部更是一覽無餘,裡麵一個半人高的石台,台麵上立著一尊漆黑的石像,石像不大,大概三四十厘米高,雕刻成粗糙的人形,麵上卻不見五官,如同夜市裡賣的粗製濫造的陶俑玩偶。
石像前放了個石盒,可以看見插在香灰中燒儘的香梗。
小廟陳舊,不論是那石雕的神像還是香盒,都積了一層灰塵,地上也落了細碎的枯枝敗葉,一看便少有人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