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時間也真是不早了,拿柴刀的拿柴刀,拿繩子的拿繩子,拿籃子的拿籃子,一家人各自出門乾活。
而李友桂在去灶房拿柴刀時眼尖的發現一盒火柴,她考慮了一下悄悄的拿走了。
這是李友桂重生後的第一次出門,她是從自家的房子往第二道門走去,得要經過十個台階,中間的台階平台最大可以洗衣服。這個平台的下麵是一個四方形的排水溝,排水溝的另一邊則是一間隻有四個平方的洗澡間,這個洗澡間隻能小解不能大解,而下大雨的時候,這個排水溝排不出水時,就會把李友桂現在住的地方淹沒。
姐弟倆穿過中屋的七伯家和前屋的大伯家出去的,和他們後屋一樣,整個房子是黃泥和木頭瓦片結構的,家家戶戶都是這種房子,很平常。
“友桂,你好了?”
“友桂,你沒事吧?”
“友桂,你這是出去撿柴?”
“友桂姐,我也去。”
“友桂姐,我們一起去吧?”
“我們和友桂姐一起去,我們人多,他們就不敢欺負友桂,也不敢欺負我們了。”
……
李友桂在經過前屋的兩個伯父家時忍不住好奇的悄悄四下打量,刹時就被七八個少年少女們給圍上來了,七嘴八舌的搶著和她說話。
一個都不認識,一個都不熟悉,這些全是年少時的叔伯們,李友桂認不出來。
然而,她也不慫。
“我好多了。”自然不能實誠的說自己已經全好了,這會兒李友桂溫聲說道,也不用她營造柔弱的模樣,這年頭沒人吃得飽吃得好,大家都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裝都不用裝。
果然,這些堂兄弟堂姐妹們都沒有懷疑,而且最後竟有五六個人決定一起去撿柴,隊伍一下子就擴大了幾倍。
等大家夥擁著李友桂從家裡走出來,整齊的一條街就橫在她的麵前,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模樣朝她撲麵而來,這就是她前世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不同的隻是人而已。她忍不住斂下眼眸隱去了濕潤的眼睛,一隔兩世心裡有些傷感。
解放街屬於蘇鎮眾多街道中的其中一條,離鎮中心不過幾分鐘的路程而已。但是蘇鎮地理位置特殊,地處南韁邊陲,屬於熱帶氣候,主要是作物是水稻玉米花生番薯蔬菜,水稻一年兩季,分為早稻和晚稻,一年四季幾乎不會浪費時間浪費土地,冬天最冷時不會超過零下五度,這裡連雪都不下,因此物產十分的豐富,又因全國正處於困難時期,所以糧食更多的是上交上去了,隻按個人工分發放口糧。
好在這裡是南方,四季青山綠水常蔭,根本不怕找不到吃的,完全沒有餓死的風險,不過困難時期什麼都吃,後世曾有戲言南方人是屬於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
撿柴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山邊,所謂的山邊不過是離他們住的地方十多公裡範圍內而已,這邊的山脈也不是連綿不絕的,也有一座座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些隔得遠,有些離得近點,這也是喀斯特地貌獨特的特征。
此時此刻,眾多的堂兄弟姐妹們興奮的走在路上,秋收剛過,這時才十一月中旬的樣子,清晨涼風習習,李友桂感覺到有些涼意,不過她穿了長袖長褲也沒冷到哪裡去,而且她也知道再過幾個小時氣溫就上來了,並且光是這樣走路撿柴運動多了也會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