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桂啊,你看這地方怎麼樣?我們隊也沒幾塊閒地可以利用,太難了。”羅中華指了指前麵的地告訴李友桂,地是真的少啊,要不是產量還行,社員可能大多數時候是吃不飽飯的。
李友桂懂,她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哪裡會不知道他們這的地是怎樣的呢?恨不得連小路邊都想種上吃的呢。
可憐的羅大隊長,也有沒地的煩惱。
“叔,在這裡搭豬圈也不是不合適,就是離我們的地有點遠,不太方便。倒是建雞棚和鴨棚更適合一點,這裡離水近,鴨子喜歡這種環境,養雞呢也能在這附近放養,豬圈最好近田地近一點,遠離一下我們住的地方,不然這一帶都得臭完。”李友桂想了好一會,才想到了一個搭豬圈的好地方,所以就極力的把這個地方給否定了。
主要是這一個地方也不算大,再加上樹多陰潮,就是一個養雞的好地方呀。
一起來看搭建豬圈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手了,此刻
聽了李友桂的建議之後,也是忍不住的連連點頭。
羅中華認真的想了想,不得不說小姑娘的意見還是蠻對的,就是不知道這豬圈往哪兒搭了。
“我們生產隊的地太少,連分給社員的自留地都很少,哪還有地建豬圈啊?”羅隊長他也頭疼啊,現在每家每戶劃到的自留地也就是菜地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連兩個房間的大小都沒有,他不缺人缺的是地呀。
理解理解。
李友桂連連點頭,大隊長這是屬於巧婦無米之炊唄,太難了。
“叔,牛棚那邊還有點地呀,能隔開四五個豬圈呢,剛才方便那些人養豬呢,一個豬圈養三頭,有了十二三頭也夠了。以後打豬草挑糞什麼的也方便,還離得遠。”
生產隊養十多頭豬剛剛好,再多可沒那麼多豬食喂養,這時候豬草和番薯藤也不是那麼多的。
李友桂的建議一說完,羅中華和生產乾部及老人們認真的想了想,覺得還真是這樣,那邊的環境是真的
對這兒好,這裡地麵太濕潮又陰,對豬的生長可不太利。
於是,一行人又往牛棚那邊的方向去,此時牛棚裡的人也早上工去了。牛棚這邊隻有兩個黃泥糊的屋子,邊上就是牛住的地方,一個牛棚。
牛棚的旁邊是開闊的一片地,四周也沒樹,地麵比較硬和乾,環境真要比剛才的地強多了,不說豬了就連人呆在這裡都更舒服一些。
“這裡不錯。”
“李友桂說的這個地方好。”
“我也覺得這裡行。”
“同意李友桂的建議。”
看了一遍而已,連同羅中華這個大隊長在內的幾個經驗豐富的老人都紛紛同意。這一下獲得了這麼多的讚同,豬圈地址就立馬決定了下來,就建在牛棚這裡了。
說好了豬圈的地址,自然就是下午去運石頭和水泥,這個活兒全部男社員都是要去的,因為石頭太重了,挖石頭的地方又遠,不得不要人又挑又推又拉的弄
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