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建文和李友柳這幾個小的都覺得還是大姐當家好,家裡就有多點不同的菜吃,大姐還舍得吃,又給他們吃好的吃營養的,大姐真的最好了,他們也最喜歡大姐。
才種了兩天的水稻,元宵節就到了。
李父還在市裡針灸自然是回不來的,李友桂臨走時留下了二十來顆雞蛋,十斤大米,一些香菇木耳,怎
麼也能保證李父的夥食了,所以那兩個哥哥怎麼管李父,李友桂是不想的。
元宵節這天生產隊所有人依然在田裡插秧忙活,中午按時放工,下午老人和大小孩子們可以提前兩個多小時放工回家準備過年的吃食。
而在前一天的大早上和中午,晚上,下了工的女人們就把泡好了的米拿去磨房磨好,再用布袋給裝起來吊在梁上滴水,等第二天滴得差不多了,米漿失了水份之後就結成了一大砣,不軟不硬剛剛好。
李友桂家也泡了三斤多的米磨成漿了,元宵節的中午吃完了飯,李友桂把前一天買到的半斤乾花生和一兩芝麻放燒紅了的鐵鍋裡快速的炒熟了,然後放進了一隻小小的石碗裡,用光滑圓潤上過油漆的木頭用力的錘打花生和芝麻,直到全部爛掉。
當然,這還沒完呢,李友桂又往花生和芝麻裡加了半斤的紅糖,再繼續錘打,就這點湯圓兒餡心足足費了她中午全部的休息時間,這才把這碗珍貴的花生芝麻漿給磨好了。
早上上工之前,李友桂又叮囑了李母拿錢去找人買隻雞回來,生怕李母不舍得她又給了一張大團結。
雞蛋她真的是吃膩了呀,元宵節是過年後的第一個節日,又代表著團團圓圓,春天開始,絕對是起了好頭。
過完了元宵節,李建文和李友柳就要去上學了,家裡是好事連連,日子是越過越好了,要不是自家的雞還沒養得起來,要不是這兩天沒空進深山,她寧願把空間裡的野兔拿出來吃,這不是沒機會沒借口麼?
“友桂,不用買雞了,晚上吃湯圓就飽了,不要浪費錢。”李母不願意也舍不得花錢,想想過年的時候買了多少東西啊,就算明知道李友桂手裡有上百塊錢,李母也覺得應該存著。
李友桂不同意:“媽,最近下地太辛苦了,今天又過節,該吃的就吃,我們也不是天天吃,下一次吃除非我進山了,彆舍不得了,我會給家裡賺錢的。”
李母當然說不過女兒,想想這幾天女兒天天在挑秧苗,肩膀都紅腫了,女兒想吃還給錢她又有什麼理由
拒絕?於是,李母真聽話的去找人買雞了。
雞也是中午池塘對麵的一戶人家送過來的,3塊錢一隻老母雞,還是不下蛋好多天了才舍得賣的。
下午的時候,李友柳和李建環帶著最小的李建業在家不去地裡了,這三個小人是留守在家裡看門戶的,李母還是去放牛,李建文也繼續去掙那三四個工分。然後晚些時候,李建文去接李母的班,讓李母回來燒水殺雞煮菜做飯,李建文和李友桂直到下工的時間才會回來。
一家人安排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