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和李建文,李友柳他們回來的路上已經聽說了生產隊來了三個下鄉插隊的女孩子,而且還安排住到了他們家裡。
所以,等這母子女仨個回到家時,見到了多出來的三個人,一點也沒有驚訝。
李友桂先給她們介紹了自家媽,弟妹們之後,才給家人介紹了這三個姑娘。
這時候,飯菜都已經做好了,建文和友柳洗好手之後就
去端上來。
兄妹倆一看今天的菜色就知道是和平常的沒什麼兩樣,一點也不驚訝。
一家人因為經常吃到這樣的菜色,全都是一臉的稀鬆平常。
反倒是王露和羅美玲,關曉英她們有些不太適應,沒想到午飯的主食是吃粥,什麼饅頭麵條是沒有的。
不過,三個女孩也沒說什麼,李友桂招呼她們之後,她們也就坐下來吃飯了。
李友桂做飯炒菜的油水一向是很足的,炒的菜是很好吃的,王露她們以為會不好吃,結果吃了之後才發現是真的不錯。
而且,李家人吃飯都不爭不搶,吃完了再夾,並且夾菜隻夾自己麵前的,沒有翻菜和越到彆人麵前夾菜挑菜的習慣。
這一年多來,因為生活越來越好,李友桂又沒少往家裡帶好吃的,做好吃的,三天兩頭不是吃蛋,就是有彆的東西吃,誰都沒這麼饞。
“你們多吃點菜,這粥幾個小時就消化完了,米我們可能不多,青菜是不缺的。”李友桂怕這幾個姑娘認生不好意思夾菜,就主動勸說她們道。
要不,怎麼會天天都炒這麼多青菜?這不就是湊和填肚子麼。
怪不得炒這麼多菜了,她們還以為這是頭一天為了歡迎她們到來才做這麼多呢,原來這是個誤會啊。
“吃吧,彆客氣,不然吃不完就要留到晚上繼續吃了。”這年頭是不會把吃不完的菜倒掉的,李友桂實是求是的告訴她們,否則彆晚上又見到這些菜心裡不舒服哦。
她這麼敞亮的一說,關曉英和羅美玲王露她們就知道不是開玩笑的了,反正不吃就餓肚子,要不剩了晚上再吃。
自然是這樣,當然是選擇吃飽飯啊。誰不吃誰就傻。於是,那三個姑娘也不客氣了。
一頓飯吃完下來也什麼都沒剩,碗筷給兩個弟妹去洗,李友桂就開始喂豬。
王露羅美玲她們把自己的床擦乾淨,整理完了之後,就約著一塊兒出門去供銷社買東西去了。
這些李友桂是不管的,任由她們去折騰吧。她把家裡的衛生再搞一遍後,下午就去上工了。
一家人,上學的上學,上工的上工,留了李父在家裡帶兩個小兒子。
現在李父的腿腳好了許多之後,家裡的雞和豬吃的,都是李父剁的,他還經常幫忙燒火呢。
李友桂覺得,等下學期李建環去上小學,過完秋收之後,李父也能去上工了。看看鴨場也是不錯的,要不問問學校還招不招看大門的。
反正,合適李父這樣的活兒也是有不少的,就看願不願意去乾了。
此時,王露和羅美玲關曉英她們去了鎮上的供銷社,結果發現好多東西都沒有賣,隻有一些糖餅和雞蛋,蚊帳和席子倒是有,更多更好的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