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陸家兩老,本來還興致勃勃的參觀著鄉下呢,那幾天新鮮得很,到過年這幾天,寧願天天窩在家裡烤火聊天了。
陸雪慧帶著弟弟也是天天過來李家報道的,她乾爺爺乾奶奶喜歡她和弟弟,而且很喜歡帶小方睿,要不是擔憂方誌林寂寞,要不是怕小孩子晚上找他爺爺,兩個老人都想帶著這兩個孩子睡覺呢。
年初二回娘家的那天,李家人連著陸家老兩口和小雪慧小方睿,關曉英她們幾個姑娘一起,通通都一起去了梁家,足足擺了三桌才坐得下,熱鬨無比呢。
年初三又輪到李友桂家開年,梁家人也全部過來了,又熱鬨了一天,孩子們都希望天天這樣過呢。
很快,年初四就到了,這天李友桂得送乾爺爺和乾奶奶回市裡,去市裡的當然不止兩個老人,還有一大串的大小蘿卜。
除了李父李母和最小的兒子建業沒去外,連李建華也在這天一塊兒回市裡了。
這一次,陸雪慧也一起跟著去了,小方睿因為年紀小沒法帶去,隻能跟著方誌林留在牛棚裡。
一大群人都把班車擠滿了呢,無論是老的還是少的,個個都高興得很。
到了市裡麵,除了李建華獨自去罐頭廠外,大家夥呼啦啦的全去了陸家住。
陸家又熱鬨了兩天,李友桂領著弟弟妹妹們例行看電影逛公園買書拍照,在市裡住了兩晚才回家。
雖然一年能去市裡兩回,但是李建文,李友柳他們依然無比的激動興奮,覺得城市裡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不一樣的。
過完年就開始上工了,年年都是如此,下地乾活已經有了一整套的流程了,李友桂已經無比的熟悉的。
七二年就這樣開始了,時間過得也很快,不知不覺的就過了四年,回頭看看李友桂自己都覺得恍惚呢。
生產隊開完工沒多久就是開學,然後該上學的上學,該下地的下地,各有各的事情,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忙忙碌碌。
李友桂空間裡的海鮮和乾貨暫時都沒有出手的機會,大概要
插完秧後,她才會找機會慢慢的一批批的賣掉。
好在,現在她也不缺錢,也不急著用錢,所以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草長鶯飛,夜短日長,轉眼間而已,就到了插秧的時候了,天氣也開始越來越熱了。
插完秧之後也沒進五月,地裡的活雖然多,但不用搶種搶收,可以慢慢來,倒是不辛苦也不怎麼累的。
正等李友桂打算找個機會去市裡出點海鮮時,一封北方來的電報就打破了家裡的平靜。
王露家裡發來的電報,她家裡出事了。
電報是發到第七生產隊的,地址自然是李友桂家,鎮上的郵遞員知道中午才有人在家才送上門,李友桂看了一眼電報上的內容直接就去了定村生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