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鎮李家老屋。
院子的水泥地麵上,一群婦女正熱火朝天的殺雞鴨撥雞毛和鴨毛,她們一邊聊天一邊羨慕的看著屋裡的人。
另一邊一字排開用石頭堆起三個爐子,上麵擺放著三口大鐵鍋,其中有兩口正燒著水,邊上是兩條長椅子架起的一塊長桌子,上麵已經放著三個案板,以及薑蔥香菜鹽油等配菜配料。
雖然明天才是擺台請酒的正日子,但是這邊的風俗是前一天和後一天也是請客吃飯的,不過這兩個時候來的都是自家最親近的親戚朋友。
李友桂他們一大早就趕回來了,因為他們隻住兩個晚上而已,所以一人帶兩套衣服,小哥倆就一個得帶四套,一個背包就裝完了一家五口的衣服的。另外一個背包則裝毛巾牙刷牙膏香皂這些生活用品,以及小哥倆的口糧,奶粉和糖餅,還有玩具。
然後,李建文和李建華他們天剛亮就去把預訂好的兩百多斤的五花肉,一百多斤的排骨,三十隻豬腿,五十隻豬肚先運到車站,然後再回去接大家。
一行人坐班車到老家的時候還沒到中午呢,不過到家的時候,家裡早就煮好了粥,隻等著人回來就能吃上了。
這邊的人夏天都愛喝粥,涼快又好咽,早上煮上一鍋就能把早飯和午飯都給解決了,又省事又省柴火省時間,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習慣,後世一直保持著這種飲食風格呢。
中午的飯菜也不用整得多好,一家人都是隨便吃點,吃粥也行,吃麵條也行,再炒上一大盆的青菜和一盆炒雞蛋,再弄上一碟蘿卜乾,就能湊和了。
這會兒是大夏天,天氣炎熱,他們帶回來的肉是放不住的。
因此,一塊兒回來的梁言蘇,羅中華和李家族裡的伯爺伯娘,叔叔嬸嬸,堂兄弟姐妹們就過來幫忙了。
煮肉,洗豬肚,殺雞鴨,事情就這樣開始忙起來了。
李家的房子早在半個月前就刷過牆也整過地了,昨天還請伯娘嬸嬸們給幫忙打掃和擦過了,晚上就可以直接睡。
羅霆和李友桂他們一家人這次回來,鎮上的許多人家都聽說了,侄子侄女們不用上學,這會兒也趕過來看熱鬨。
最受注目的當然是小哥倆和戚雪了,一個是生長在傳說中的京市的雙胞胎,一個是明天的新娘子。
不過雙胞胎哥倆最受關注,兩個玉團子,見人就露齒微笑,小嘴巴還很甜,小人兒還特彆有禮貌,很會和人打招呼,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彆人家的好孩子。
兄弟倆是第一次到農村來,對什麼都感到萬分的好奇。聽說要去捉魚,小哥倆就忍不住跟著走。
羅母和陸奶奶這兩天就是什麼都不用做隻負責看護兄弟倆的,小哥倆可是幾個奶奶外婆的心頭寶,什麼事情都得先緊著他們倆小人。
因為在京市已經擺過酒席了,這會兒在老家也不用再搞迎親接親這樣的儀式,隻明天的正日子時拜一下堂,晚上擺個喜酒,就完事了。
這會兒的晚飯就隻擺個六七桌的樣子,請自己族裡的人過來吃個閒餐。雖然不是正餐,但是也有六個菜。
雞鴨魚肉雞蛋青菜一個湯,所以足足殺了七隻鴨和七隻雞,全是找生產隊買的,雞蛋也是和親戚買的。
豬肚和排骨,豬腳是明天正餐的菜肴,因此就找了有冰箱的人家幫忙冰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去取回來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