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葫蘆娃。
現如今,隻剩下李建業這個最小的兒子還沒成家了。
當然,李建業不愁婚事的,他條件擺在這裡,想嫁給他的人多了去了。
這年代早婚早育的多,晚婚晚育的也多,遠的不說,就是李友桂他們幾個,全部都是在二十五歲以上的年齡才成的家。
孩子們主意大,又要學習又要工作,這種條件情況下,隻能顧頭不能顧尾了,所以李父李母他們早就想開了。
兒女們雖然成家晚,可個個都嫁到了好人家,娶到了好媳婦,工作單位又特彆好,這就是俗話說的好飯不怕晚。
李建業頭回領對象上門,李家人都是很重視的,誰也不想缺席,因此特意才挑了這個所有人都有空的時間,並不是故意拖延張鳳玲的。
當然,這會兒的張鳳玲並不知道李家人的這種習慣,心裡雖然不太痛快,可也不敢發脾氣。
李友桂一家人最先回到李家的小院子,和往常一樣,大包小包,幾乎是承包了晚上的飯菜和水果。
這幾年來,李家人一直在添丁進口,不過兩桌人還是坐得下的,主要是孩子們還小,沒到有座的時候。
到娘家之後,李友桂就趕緊把殺好的雞和鴨都洗一遍,就趕緊放進鍋裡去煮,再洗各種配菜和青菜。
然後,緊接著回來的就是李友柳了,夫妻倆騎著自行車抱著幾個月大的兒子,也是大包小包的。
之後就是李建文和李建環這兩對夫妻,一家一個娃,也帶了不少東西回來了。
這一下子,小院就無比熱鬨起來,四個老人坐在院子裡看著孩子們玩耍,再逗逗小嬰兒,頓時院子裡滿是生氣。
活兒也不用女人們乾了,男人們馬上接手了做飯菜這個活計,殺魚切肉,樣樣精通。
在家裡人開始做飯的時候,李建業就騎著自行車出去接人了。張鳳玲住得也不遠,騎車二十多分鐘就到。
倆人一來一回,連一個小時都用不上,這樣的距離還算是很近了。
要是有小車的話,也就不到十分鐘的樣子,當然現在李建業是買不起也用不起的。
張鳳玲跟著李建業進李家門的時候,可乖巧可懂事了,見人就喊,特彆懂禮,而且人還是很大方的。
弟弟挑什麼樣的對象,李友桂是不管的,反正她有本事有能力鎮壓得住,父母她養得起,弟妹的品行怎麼樣,小弟自己喜歡就好。
所以,她對張鳳玲也沒什麼要求和想法,態度和其他弟妹是沒什麼區彆的。
李友桂不打聽張鳳玲的事兒,可李父李母還是要問的,特彆是李母就拉著未來的小兒媳拉家常呢。
以後李父李母是要跟小兒子養老的,而且李建業又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兩個老人未免多偏愛了幾分。
張鳳玲是沒辦法隱瞞家庭情況的,她老老實實的答了,很小心的窺視李家人的神色,好在一家人都沒什麼不滿,全是一臉的平常,這讓她悄悄地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