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考的都會!!!(1 / 2)

第一場考試,有論一篇,判五道,再詔、誥、表三選其一,合計七道題。

三選一的可以理解為草擬公文,看考生的文書寫得怎麼樣。

判則是律法相關,跟現代的法學生考試類似,提出一個案件,考生要依律法論述,再說明違法的點,然後給出處理意見。

這兩樣對謝星珩來說,比較容易考。

他初來古代,想理解規則,當朝律法和前朝律法都有看過。文書格式他在行,這算普通“翻譯”,輕鬆搞定。

難點在於,他生長在紅旗下,思想觀念和當代統治者有著本質區彆,案件上,是要講禮法、固權勢,還是適當展現“溫度”,法理之外,還有人情道德。界限很難拿捏。

若求穩,則泯然眾人。

太出格,也會被摁下去。

最後一道論,是論文說理,在第一場相對簡單的題目,看考生思維是否清晰,有無官員必備的說理能力。

第一場是純學識上的考驗。第一場開始,就是對考生的基本素養考驗,看他們有沒有當官的潛質。

謝星珩押對了題,論的題目是朝廷所關注的現實問題——天災。

運氣也挺好,主題是水患。

論點則很奇怪,就差直接貼臉問“你覺得這個災禍是因為帝王無德嗎?”

都能來考舉人了,應該沒有人會憤憤難平,對著天子懟臉開大。

謝星珩很喜歡這道題目,他有科學觀,可以根據地理情況,給出合理分析。

皇帝當然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當地的水力設施不完善,也沒有抗洪分流的計劃,全靠人力硬抗。

而這個問題,細分下去,又能均攤到各地官員身上。

遭災地區的官員,本來就會被問罪。比如說楓江的知縣,他要是活著,也得因縣內數十萬百姓被水淹而償命。

彆說什麼跟他沒有關係,他也不想。

他是當地父母官,出了事總要有人承擔。

應災工作得當,收尾有條理,沒造成過大影響則另說。

否則誰管他冤不冤?朝代如此。

因論文指向,後麵的公文主題,也是災情相關,屬於陳述意見。

謝星珩仔細看了看,這意見也很有趣,是請天子開祭壇,向天祈福的。

單純字麵意思,祈福就是祈福。

王權統治上,需要給百姓的信心與凝聚力,君王祈福,不論有沒有實質性作用,給百姓的安慰是實打實的,這是強心劑。

可論文都在論天子有沒有德了,這祈福的另一層含義,不就是“請罪”嗎?

罪在君王,百姓何辜?

眾所周知,皇帝是不能罵的。

謝星珩稍加思索,決定了意見核心——雙管齊下。

祈福是要祈的,既然是為了安定民心,那可以先宣發,廣而告之,展現天子仁德。

日子彆急著定,問就是欽天監要擇個

良辰吉日。

良辰吉日怎麼來的?

當然是各地賑災官員給的。

提前設置好目標進度,差不多日子再上台祭天,前腳祭完,後腳出結果,這才是正確的祈福方式。

祭完再讓官員出發,百姓苦哈哈的,祭了跟沒祭一樣,回頭還得說皇帝心不誠。

提綱寫好,謝星珩再看五道判,看完他差點笑了。

簡單來說,一群餓得要死的百姓,闖進府縣的糧倉,具體行為有:

1.頭領組織。

2.壯漢衝鋒。

3.打官兵、綁官兵。

4.羈押知縣。

5.連吃帶搬。

……

五合一題型。

跟謝星珩溫書看的題目都不一樣,這應該是某個遭災縣衙的實際案例。

所謂法不責眾,這麼一大批的百姓,舉著鋤頭都能造反了。農民起義在史書裡不少,是個君王都會怕。

但把災民打成反民,這個皇帝也做到頭了。

以後再出難民,百姓們可不會傻傻等了,趁著沒餓昏頭,有把子力氣在,拿起鋤頭就是乾。

謝星珩核心提綱是:什麼闖進糧倉?這難道不是朝廷的賑災地嗎?

官民不要搞矛盾,吃都吃了,還能讓人吐出來啊?

當地官員也有毛病,災禍臨頭,不開倉放糧,還等著百姓自個兒去拿,沒眼力勁兒。

被綁了活該。

所以什麼打官兵,什麼押知縣,都要論證思考。

退一步說,百姓們餓得要死了,還記得綁上他們,就不累嗎?

朝廷要查,要嚴辦。

官是好官,就說他們與民同樂,開倉放糧過程裡,被“擠”到了牆角。

若是貪官汙吏,為惡一方。這就很好辦嘛。

趁著群情激奮時,斬首示眾——律法就是如此說的。

這場考試,他狀態在線,越寫越是好。

天冷,衣服穿厚了不好活動,他脫了答題,手凍得僵,這麼一通狂寫,他反而熱了起來。

另一邊,江致微看見這些題目,也是眼前一亮。

他思想有局限性,可他在農莊裡,跟上千的災民相處過,知道百姓真正想要的很簡單。

文書寫得輕鬆,判題也當答得順利,落到論文上,他稍做思索,想到了農莊裡,大豐收過後的一場大型祭拜活動。

與其說祈福,不如說是祭拜。這些都是天子的子民,一年之內,死傷以萬計,怎能不悲痛?

兩個考生答題順利,考場外麵,等候的家屬、看熱鬨的百姓,都在附近坐著等。

看熱鬨的百姓都會帶些東西來賣,瓜子、花生是現成的,他們走街串巷的賣,有些人不想擠到茶館,就會買上一些。

這裡麵還有其他小吃,鹹鴨蛋居多。

百姓多數淳樸實在,來賣鹹鴨蛋,被問是不是楓江的鹹鴨蛋,都老實搖頭說不是。

“京城的鹹鴨蛋也一樣的吃嘛,你買個鹹鴨蛋,我家也能得一文錢的利呢!”()

大家都是笑。

?本作者羽春提醒您最全的《夫郎家的鹹魚翻身了》儘在[],域名[(()

一般人家醃製鹹鴨蛋,數量不會多。

外頭去買,他們挑著擔子進貨,還得看數目決定進價。

鹹鴨蛋突然被贅婿帶火了,他們不敢多買,都是幾十個、一兩百個的,或是提個籃子,或是拿根扁擔,挑著就能走。

說一文錢的利也沒騙人,鹹鴨蛋成本透明,再貴,彆人也不買。

江知與到了前屋,隔著窗戶,聽外邊人熱鬨聊天,三兩句就有一個人會提到他的夫君,聽得他臉上笑意就沒淡過。

等人來屋裡拿茶葉,他掏了一錢銀子,叫人給他買些鹹鴨蛋。

江知與在農莊上問過,楓江那邊是吃魚多,也吃鴨。

還說像謝星珩這種讀書人,可能會吃點當地少的食物,比如雞。

他們在家吃雞的次數多,江知與就讓人去買了兩隻鴨。

他記得謝星珩說過,常吃的是鴨血粉絲湯和烤鴨。

上一場考試,江知與沒安排好,今天就早早操辦起來,要讓夫君回家就吃上熱乎飯。

宰鴨除毛,鴨血留著,粉絲晚一些煮。

兩隻鴨,一隻先燉了,做老鴨湯,待會兒就用這個湯底煮粉絲。另一隻午後就烤上。

不知道楓江的烤鴨是怎麼做的,江知與根據幾年前的野外經曆,架了火堆,坐後院裡小火慢慢烤。

烤製的時候,他往鴨皮上塗抹蜂蜜。

塗蜂蜜是意外發現,他父親教的,說在外頭捅了蜜蜂窩,人在野外,不能什麼都帶著,當天就把蜂蜜謔謔乾淨。

喝水就要加一些,烤魚烤肉也加一些。烤肉時滋味不錯,跟魚配著有點怪。

後來父親回家,他們在家裡試過,烤出來的肉呈蜜色,油亮鮮香,比用鹽巴烤的好吃。

熬到了時辰,老鴨湯的香味飄得老遠,前門都有人聞到。

這還能忍一忍,蜂蜜烤鴨的香味,他們就忍不了。

考生的家屬,手頭都有閒錢,也想給考生加餐,聞著實在是香,還問茶攤老板賣不賣。

茶攤老板說這是自家吃的,頂不住纏磨,回後院裡問。

他們跟唐虎認識,看唐虎對江知與客氣,還知道住他們家的謝相公現在在考鄉試,這幾天接觸少,講話都客客氣氣的。

江知與不能賣,這是給小謝烤的。

“我能教你烤,這個費時間,你一天賣不了幾隻,看要不要做這個生意吧。”

貢院外麵的鋪麵很緊俏,一年到頭又做不了幾天生意。

老板夫夫倆是京都本地人,手頭銀子盤了這間鋪麵,正經的營生,其實是街頭小茶攤,帶些米糕、棗糕搭著賣,瓜子花生算贈品,一壺茶配上一小碟。

烤鴨現在忙不過來,往後可以做。

他倆想到這個,就不好意思要江知與的烤鴨法子。

江知與喜歡

() 跟不愛占便宜的人打交道:“很簡單,就是要舍得下本錢,我是用蜂蜜烤的。”

糖貴,蜂蜜價更貴。

他們知道了方子,想想成本,也狂搖腦袋。

價高了,怕沒人買。

江知與看他們樣子,理解他們想法,不多勸,乾坐著烤鴨,也思索烤鴨生意的可行性。

貴是必然的,可它滋味好啊。

他還沒體會過真正的窮苦日子,以自家的消費水平算,這鴨子做得好吃,比彆家貴一些,他一樣會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