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也稱為“60年代生人”,字麵意思是指在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這一代人經曆過動亂時期,卻大多數都是恢複高考後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並且首先把握住改革開放良機來發展自己進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代人。他們身上有明顯的保守和滄桑感,但是卻是目前國社內會實實在在的成功一代和中流砥柱。
60後從一個被否定了的時代走來。嚴格地說,60後對那個時代較少有切膚之痛,但在他們思想成型過程中,則經曆了對那個時代的批判與反思,也許正是這種批判與反思的氛圍,誘發了他們那個年齡段本就具有的叛逆性格。他們叛逆父輩,因為他們的父輩是那個時代的主力軍;他們叛逆主流文化,因為那個時代的主流文化閹割了他們的父輩;他們叛逆時代信仰,因為他們父輩的所遭受的洗禮讓它頓顯虛無;他們叛逆社會道德,因為經過那個瘋狂年代摧殘後的社會道德顯得那麼的虛偽……
叛逆可以顯示自我,但並不等於具備自我。主流文化、時代信仰和社會道德,共同塑造著一代人的性格和品質,而當60後們將它們通通從自己的思想中格式化後,卻發現竟然失去了自我!他們迷茫慨歎:“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並引發了一場全國大討論。他們不能沒有文化,於是傳統文化開始複蘇,許多60後自學孔孟老莊和韓非;他們不能沒有信仰,於是哲學流行了,許多60後大量哲學書籍,其中包括尼采和弗洛伊德;他們不能沒有道德,於是他們父輩的道德觀得到了他們的寬恕和接納。60後的社會責任感極強:他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他們“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他們組織“保釣”;他們甚至兩鬨學潮……應該說,60後雖然叛逆,但他們骨子裡還是屬於傳統的一代,因為他們仍然在用文化、信仰和道德的模具塑造自己,而且,隨著他們叛逆性格的逐漸消失,他們曾經排斥過的文化、信仰和道德也得到了他們有選擇地接納和繼承。雖然60後曾經那麼的叛逆、那麼善於思考和探索,但由於他們所做的仍然隻是繼承和吸收,較少創造性,因而人們所擔心的文化斷層、信仰斷層和道德斷層,並沒有在60後身上出現。就這樣,昔日的問題青年,平穩地成為了社會中堅。
60後出生成長於封閉固守的“洗腦式”教育時代,國家義務、社會責任,還有那時勢造英雄的情結和說不清根由的義氣都深深烙印在這代人的意識中。青春期時日漸形成的主流價值觀在真正走向社會的年紀,卻不幸遭遇了背道而馳的經濟變革時代。
他們曾經號召“團結”,倡導“興華”,組織“保釣”,甚至兩鬨學潮。他們信愛“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這樣情懷的詩句。他們經常良心喪於困境之中,為不能堅守而夜不能寐。固有的模式思維衝撞在現實生存的選擇麵前,催生了無儘的激礪、悔悟和反思。在崔健、王朔之流文化先鋒代表人物不安而狂妄的呐喊宣言中,很多人被感動和震撼了,叛逆還是保守、道德還是私心、責任還是自我之間的博弈不斷掙紮在蠢蠢欲動的求索道路上。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挺了,有些人躲了,而有些人瘋了...
但是,不可否認,這代人是真正具有成熟人性和理性思維的,他們中的精英更是無可避免的成為了現今社會的中流砥柱,尤其是成為了先銳思想的實踐者。“像個男人一樣體麵的活著”,恐怕是他們至今未曾被改變的秉性和訴求。不過,自我奮鬥的艱辛閱曆在麵對下一代的成長中,似乎有些力不從心,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們。
在大部分的國內的政府或者是國有企業中,六零後在02已經開始占據了大部分的中層崗位,大部分人都在他們大學畢業後幾年之內就得到了提拔重用,尤其是九十年代初的那波“革命化、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潮流中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