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隻能感慨一句,不愧是他的
種啊。這一個兩個的,全都不是省油的燈。
【建元二年,劉徹去霸上祭祀,回到長安後沒有直接回宮,而是順路去看望自己的姐姐平陽公主。
當時劉啟做皇帝的時候,他姐姐館陶就給她介紹了不少美人,這也是她當初和栗姬矛盾深的原因之一。所以現在劉徹當了皇帝,結婚還幾年還沒有孩子,姐姐平陽公主就效仿姑姑館陶,給劉徹準備了十幾個良家子美人供他挑選,結果劉徹一個都沒看上。
平陽公主無奈,隻得讓她們退下,然後擺上宴席招待他。宴席上有酒自然有歌舞,我們的衛子夫就作為公主府上一個平平無奇的歌女登場了。】
什麼,歌女?奴婢出身?!
劉啟回想了一下,他母親竇太後出身已經很低了,好歹還是平民良家子。劉徹的母親雖然是二婚,但也是燕王臧荼的直係後人。
這,這能有什麼陪嫁?
【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劉徹對衛子夫一見鐘情。
宴席過半,劉徹起身去更衣。平陽公主十分有眼色的讓衛子夫跟過去服侍。
在尚衣的軒車裡,少年武帝在酒精的加持上情難自抑,當場臨幸了衛子夫。
聽上去很美好的故事。少年天子一見鐘情,卑賤歌女飛上枝頭變鳳凰。】
呂後在心裡翻了個白眼,真是一家人呐,什麼一見鐘情,肯定是這個什麼衛子夫顏色好罷了!
【衛子夫出生年份已經不可考了,隻知道出生在景帝年間,因為她的出身實在低微。
衛子夫的母親衛媼是平陽公主的丈夫平陽侯的家仆——不是恰巧夫妻二人封號相同,劉徹姐姐初封是陽信公主,因為後來嫁給了平陽侯曹壽,所以才叫她平陽公主。
而“媼”是老婦的意思,“衛媼”就是衛家老太太,不是一個正式的名字。
至於衛媼的身份,史記裡說她是平陽侯的妾侍,漢書則說是侯府奴仆,到底什麼身份up也不知道。但就算是妾侍,也是身份很低的那種,不然也隨便不會嫁給一個不知名的衛姓男子,生了一子二女。後來衛媼又和平陽侯的封地平陽縣一個小吏有私情,生下了衛青二兄弟。
所以,up覺得漢書的說法更為可信。因為衛媼這輩子的經曆,都沒有脫離過“平陽”兩個字。
我估計作為原來平陽侯府的家奴,工作和衛子夫差不多。說不得衛子夫同父的兄妹幾個,也不是自願的婚生子。
這樣底層家庭出生的衛子夫,自然也成了平陽府的家奴。
也就是說,在高位者眼裡,他們這一家子賤籍出身的奴隸,可能也不算是個“人”吧。】
霍去病記事時起,就已經是大漢頂級貴二代了,所以被天幕這樣說,他有些不能接受。
但是衛青一下子就想起了二十多年的日子。那時候,他連吃飽穿暖都不敢奢望,隻想著平日裡能不受鞭笞責罵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衛子夫年輕漂亮,又歌喉曼妙,遇到了劉徹,算也是一種幸運吧。
劉徹離開姐姐家時,把衛子夫帶進了宮。同在平陽府做騎奴、同母異父的弟弟衛青,則是去了建章宮當差。
不過,因為後宮中陳皇後勢大,劉徹一時脫不開身,漸漸就把衛子夫給拋到腦後去給忘了。
過了一年多,劉徹選擇宮中年邁體弱等無用處的宮人釋放出宮。衛子夫終於得見天子,哭著自請出宮回家。劉徹想起了這個一見鐘情的小美人,就再一次臨幸了她。
然後,衛子夫竟然就有了身孕。】
【要知道,不管是因為陳皇後善妒不讓劉徹碰其他女人,還是劉徹真的不想讓陳皇後生孩子,反正劉徹已經快二十了,還是沒有孩子,他的後宮連個有喜訊的都沒有。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因此皇帝生兒L子就是天大的事情。劉小豬好幾年沒消息,群臣已經私下裡有流言,懷疑皇帝是不是身體有問題,不能生育了。
國本不定,群臣不安,所以這時候衛子夫有孕的消息傳來,就是告訴朝廷上下:他劉小豬身體好得很!不要妄想有什麼歪心思!
所以,劉徹對衛子夫十分滿意,史書說是“尊寵日隆”。】
那是自然!
隔著時空,劉啟和劉徹這對父子竟然腦電波重合了。
劉啟:我兒L子身體當然好!
劉徹:我可是要征服草原的君主,當然身體好!
而且,他不僅能生,還能生好多個呢,想到衛子夫給他生了一個健康穩重的太子,劉徹的笑意就浮上了眼角,對衛青道:“你姐姐可是朝廷的大功臣。”
【但是,館陶母女作為反派怎麼可能沒有動作呢?館陶不僅想籠絡住現任皇帝,還想讓下一任皇帝也出在自己家。
現在衛子夫有孕,劉徹格外重視,她們沒有機會。但是外麵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館陶就派人去抓在建章宮當差的衛青,想要殺衛青以恐嚇衛子夫。甚至我懷疑館陶想搞殺母奪子那一套——當然,這純粹是up瞎猜。
關鍵時刻,是衛青當差時認識的好朋友,騎郎公孫敖帶著一乾壯士救下了衛青,才沒讓悲劇發生。
這裡就能看出來,衛青很會做人了。他到建章宮當差不過一年時間,就能結識一批生死弟兄,願意在關鍵時刻為了他違抗氣勢正盛的館陶大長公主。】
【劉小豬好不容易證明自己身體強健,馬上就有人下黑手,這能忍?
於是他公然打館陶母女的臉,不僅加封衛子夫為夫人,還召衛青為建章監,並加侍中。衛子夫的兄長衛長君也得到顯貴,亦加為侍中。數日之內,賜給衛家的賞金累計竟達到千金之多。
從此,衛青就成了劉徹的心腹。】
劉邦漸漸明白了,這個陪嫁,莫非指的就是這個衛青?
【劉徹的心腹有什麼標準呢?
就是陪他一起打獵。
漢武帝給衛青的“侍中”加銜,很好理解,就是近侍,陪在皇帝身邊,能自由出入宮禁。那麼“建章監”是什麼職務呢?
“建章監”統領“中從騎”,是屬於漢武帝的騎兵隨從,有點像現在高乾的出行警衛。也就是說,衛青憑借當初在平陽府當騎奴練就的騎射功夫,一躍成了劉徹的保鏢隊長。()
而漢武帝時沒親政時,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上林苑打獵。劉徹去打獵,可不僅僅是嬉戲玩鬨,他把每一場打獵,都當做是對匈奴作戰的演習。模擬不同的戰術戰法,預設不同的情況與應對方式,然後和身邊這些騎兵隨從一起進行總結修改。
╳本作者八扇屏風提醒您《盤點奪權篡位指南[曆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看似是上林苑打獵小分隊,實則是大漢高級將領培訓基地。
簡稱,大漢中央軍校。】
嗯……劉邦和呂後聽了都點點頭,這個好,這個好啊。
可惜他們現在湊不出來幾匹馬,不然也搞一個定期會獵了。
尤其劉邦,一想到自己接下來還要不停的去平定那些諸侯王的叛亂,就什麼想法都沒了。
【衛青就這樣在漢武帝身邊,陪伴了將近十年的時間。
彆說,up自己寫完文案都覺得好嗑了哈哈。】
劉徹:什麼意思?聽著不像好話?
衛青嚇了一跳,雖然他不懂“嗑”是什麼意思,但總覺得是說他和陛下……嗯……有私情?
天地良心!他隻想讓姐姐能盛寵不衰!
【這十年裡,衛青從一個最大願望是不再挨鞭子的騎奴,變成了理論實踐兩手抓的青年將領。
隻等一個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的機會。】
劉邦覺得自己猜對了,這個衛青打仗一定很厲害。
不知道和樊噲……劉邦想了想劃掉他的名字,這個賣狗肉的勇則勇矣……不知道這個衛青和韓信比,孰高孰低?
【其實,這十年裡,漢武帝不是沒有嘗試過製造這種機會,但是沒有成功。】
【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竇太後去世,劉徹終於能夠親政,趕緊在重臣位置上換上自己人,同時啟用了一批出身低微之人。
然後,他就琢磨著怎麼乾匈奴一波。】
呂後:好,隻要是打匈奴的我都支持。
劉邦:乃公也是!
【正在這時,一個叫王恢的大臣給了漢武帝提議。按他的說法是:在代國雁門關外,有一個叫馬邑的縣,縣裡有個豪商叫聶壹,因為常年來往漢匈之間做生意,所以跟匈奴王室很熟。可以讓聶壹以自身作餌,親到匈奴陣營,向軍臣單於詐降,就說他能斬殺馬邑縣令,迫使馬邑舉城投降,隻要單於率軍到來,這一城的財物可儘得。
匈奴人貪鄙,一定會來。到時候,朝廷這邊可提前在馬邑埋伏大軍,截斷匈奴的後路,狠狠殺他一波,說不定還能活捉軍臣單於。
劉徹心動了。】
劉邦思索起來,這個計劃……聽上去倒是可行。但是,匈奴也不是傻子,會乖乖上鉤麼?
【於是,朝廷這邊抓緊準備了起來。到了公元前133年六月,漢武帝派出了當時的全明星陣容: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
() 車將軍公孫賀,率領主力二十萬埋伏在馬邑城附近的山穀中,就等著軍臣單於上鉤。還讓王恢領軍二萬出側翼準備斷匈奴後路。
計劃的前半段很順利。
畢竟漢廷伏低做小了這麼多年,匈奴那邊也不疑有詐,興致勃勃的領著十萬大軍就來了。
聶壹也按計劃割下一名死囚的腦袋,假裝是馬邑縣令的腦袋掛在城門之上,給單於發信號,讓他快來撿錢。
軍臣單於很開心呐,帶著軍隊衝到了距離馬邑百裡的位置。
然後,他發現有點不對勁。】
劉邦咂咂嘴,曾孫兒L,草率了哈,到底年輕了點。
【不得不說,雖然軍臣單於沒有冒頓那麼有名,但也是經常領兵出征的人,戰鬥經驗豐富。他發現這地方靠近山穀,水草豐美,牛羊成群。
但是,一個放牧的都沒有。
這是自然,因為山穀裡埋伏著二十萬大軍呢!普通百姓早就嚇得逃跑了,牲畜也顧不上了。漢廷這邊的戰鬥經驗還是不夠豐富,忽略了這個點。可軍臣單於敏銳的發現了不對。
於是他下令攻打一座計劃外的小亭,活捉了當地的雁門尉史,言行逼供之下,才得知漢軍準備誘騙自己的計劃。
事已至此,軍臣馬上率軍回撤。】
【動用了二十萬大軍,聲勢浩大的馬邑之謀,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破產了。
劉徹惱羞成怒,將王恢下獄。這畢竟是劉徹親政之後,第一次對外用兵,本身就是寄予厚望,想要打出名聲,打出威風,給自己的年輕的皇帝積攢威望的。結果動用了這麼多兵馬,糧草輜重無數,卻連一匹馬的斬獲都沒有,對於劉徹來說,簡直像是被抽了一巴掌。
王恢自知沒有活路,隻好在獄中自殺,以平息朝野非議。】
【但事已至此,劉徹隻得繼續積攢力量,等待下一個機會。
四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上穀郡。
劉徹聽到消息,親自部署戰略計劃,發誓要洗刷從前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