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裡一時充滿了歡樂的氣息。
【一直到蒙古人打下了汴京城,金朝的衍聖公孔元措被蒙古人活捉了。然後也不知蒙古人是不是覺得孔元措資曆更老一些,反正他又被蒙古人立為了衍聖公,之前立的衍聖公孔之全就被廢掉了,充任了曲阜令。
三派又變成了兩派。
不知道衍聖公後來的那些為人詬病的舉動,是不是就是從金人毀廟總結出的智慧:改朝換代的時候,與其跟著舊政權東逃西竄,被新政權誤會造成祖廟被毀,事後即使獲得重建也費時費力,還不如一開始就主動接觸配合,雙方皆大歡喜。
畢竟老祖宗隻說了忠君,就沒說要愛國嘛!君沒有了,再換一個君效忠就是了嘛!】
“汙蔑,純純的汙蔑!”
【這可不是up我詆毀他們哦。
朱元璋統一江南後,派遣徐達和常遇春北伐,徐達攻克山東後,當時的衍聖公孔克堅自己不出麵,而是派兒子和侄子出城迎接徐達,喜迎王師。
當時的元朝還占有北方的廣大地區,孔克堅大概覺得元朝會卷土重來,所以一直敷衍朱元璋,後來我們八八不蒸饅頭爭口氣,一統全國,孔克堅不得不去南京覲見。
可因為孔克堅這種鼠尾兩端的態度,讓朱元璋對他十分厭惡,再加上前幾任衍聖公府投靠了金國和蒙古,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就打算削弱衍聖公府的地位。
不過,孔子的地位在古代確實是根深蒂固,就算朱元璋痛恨衍聖公府投靠異族,可他為了籠絡天下讀書人,還是必須要冊封一個衍聖公。因此,朱元璋隻好把孔克堅的兒子孔希學給冊封為衍聖公了。】
朱元璋翻了個白眼,他受不得這種委屈!
【之後的衍聖公們,那更是青出於藍,膝蓋一個比一個軟。
明末,李自成進北京,當時的衍聖公高呼:“永昌皇帝萬歲!”
結果李自成待了沒幾天就跑了,換了韃清來,他們繼續投降。
更離譜的是,清末咱們被那些西洋人輪番欺負,衍聖公真就挨個投降……
英國人厲害就把大英帝國愛德華七世國王的寶像請入孔府供奉起來,德國人占領山東就把德皇威廉二世的畫像迎進了孔府……
等到了清朝滅亡之後,袁世凱□□的時候,衍聖公孔令貽居然連發兩封“勸進電”,要袁世凱“早日登極,以慰民望”。
就連張勳這個跳梁小醜鬨複辟,孔令貽都能及時拍電報去北京,說“恭承明詔日月重光毅力誅猷普天同慶”。
舔狗都沒這麼勤快。】
好家夥,茶館裡的老百姓沒聽懂幾個詞,隻記得“投降”這兩個字了。
“這衍聖公,怎麼逮誰就投降誰啊?”
“嗐,投
降了就能保住榮華富貴。為了家族嘛,不丟人。”
崇禎掃了一眼麵前的大臣,發現大家和他一樣,目光呆滯,心裡安慰了不少。
實在是……實在是過於離譜了。
韓爌眼神直愣愣的,呢喃道:“假的,肯定是假的……”
西洋番怎麼可能打到華夏來呢?怎麼想都不合理吧!
對,一定都是妖道胡編的!
朱元璋倒是很淡定,因為他心裡正嫉恨孔克堅呢,雖然西洋番打到中土來什麼的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但從年輕時一路跟隨天幕指點的朱元璋相信,天幕說的肯定都是真的!
而且這衍聖公的德行,八成也做的出來。
他冷笑一聲,問道:“朕記得孔克堅的兒子前兩天到南京了,來替他老子裝病不來求情?”
“正是。”
“叫他來,看看他怎麼說!”
【後麵日軍來了,其實衍聖公丟人現眼的事情也不少……不過up主這次主要是想通過孔克堅來講有名一朝士大夫的。
元朝雖然有四等人製度的潛規則,但那都是針對平民的。從上層來說,元朝其實是與蒙古貴族、色目豪商與漢人地主共治天下。
因此到了元朝,孔氏一門憑借“孔氏恩例”大量進入仕途,竟有多達90餘人占據要職。而孔克堅和他的族人孔思力更是位及人臣,名列禮部尚書、中書省參政。
孔克堅對元朝也是相當的忠心,當時劉福通的北伐大軍進入山東後,孔克堅立刻攜全家前往大都避禍。甚至,在元順帝驚慌失措,欲要遷都北上時,孔克堅竟勃然大怒,痛斥道:“天子當與宗廟社稷共存亡,不可輕棄。”
嘖,真是好一個讓人感動的忠臣啊!】
這事兒朱元璋並不知道,因此他現在更生氣了,怪不得這個孔克堅裝病不來南京!
【後來徐達北伐,孔克堅隻能讓兒子出麵,最後他兒子去了南京見朱元璋,他自己依舊裝病賴在曲阜。
那我們八八能受這種委屈?
立馬把孔希學罵了一頓,還給孔克堅寫了道措辭嚴厲的聖旨:
“我知道你們孔家子孫都非普通人,曆數數十代,都是帝王的門前客。胡虜侵占中華時,蔑視綱常倫理,可你們祖先卻幫助他們攻打大宋,治理平民百姓。如今我率中土之士,奉天討逆,安定中華,你為何不願接納我大明朝?你要是有病不來就罷了,若是謊稱疾病,首鼠兩端,後果自負。”
這時候大明已經占據了全部漢地,把蒙古人趕回了草原,孔克堅沒辦法隻能灰溜溜的來了。】
【雖然朱元璋心裡百般不樂意,但是還是封了孔克堅兒子當衍聖公,孔家一切特權都照舊,隻是為了拉攏這個“天下文脈”而已。
但縱觀整個明朝,曲阜孔家對大明什麼態度呢?
據說,當時的孔家家廟裡,從來不供奉明廷賜下的牌位。
甚至,明末的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寫道,孔家人說:“天下隻三家人家:我家與江西張,鳳陽朱而已。江西張,道士氣;鳳陽朱,暴發人家,小家氣。”】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什麼東西?
無君無父的東西,在放什麼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