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邦那就等於是沛縣教父。
而呂太公舉辦這場宴會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想在沛縣找個靠山,好讓一家人安安穩穩在這裡生活,不用再為了躲避仇人舉家搬遷麼?
所以他認清了形勢,立馬就把劉邦拉攏成了自己的女婿,屬實正常。】
【而且up要破除一個洗腦包,劉邦真不算是什麼平民。
和朱元璋那種真·二代貧農變佃戶再變要飯的不一樣,劉邦家族相比要高的多。】
朱元璋一聽,欣喜的想,天幕居然又提到他了?
自從上次天幕結束後,朱元璋為了挽救他的大明朝更加夙興夜寐,卻也有許多問題沒辦法解決。畢竟他也不可能真的活一二百年,然後對著每一個子孫都耳提麵命。
隻能力所能及的儘量把製度設
計的更完善一些。
就這麼過了好幾年,連王氏王麗都被他徹底打服,舉國內附了,天幕才又一次出現。
此時他正在仔細斟酌第一批派往高麗的官員。
高麗內附後,朱元璋仿照元朝舊事,將高麗變成朝鮮行省,設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原本高麗區域內分成了八道,朱元璋沒有改這個行政區劃,隻是把道變成了跟國內一樣的府、州,設置知府、知州等衙門。
他知道,對於這些新打下來的地盤,許多官員不把他們當華夏子民看待,而是當成異族那樣使勁的欺壓撈銀子,反而引起地方上民亂不斷,久久不能真正的沐浴王化,歸順中華。
因此這第一批官員的認命就是重中之重。
在他思量的時候,許久未見的天幕終於來了,隻不過聽說講的是呂後亂漢,他一瞬間沒了什麼興致,聽得也就不甚用心。
聽到天幕把他和劉邦放在一起說,他心裡嘿嘿一笑:“漢高祖乃是真豪傑!”
不過他可比劉邦活得久,治政時間長。而且也沒有什麼亂命惡政,那什麼十大皇帝的排名,他應該比漢高祖高吧?
【劉邦的曾祖父叫劉清,是戰國末期的魏國大夫,出生並活動於魏都大梁。而劉邦的祖父劉仁大約在五國伐齊後遷豐邑中陽裡,被魏國封為豐公。
隻有到了劉邦家裡稍微從士大夫那個階級沒落下來了,但是有房子有地,也絕對算不上是窮人。
劉邦自己十幾歲就開始四處遊學,尋找自己的偶像信陵君,他的弟弟劉交也是四處求學。
不僅如此,劉交和穆生、申公、白生這些人一起,在浮丘伯的名下學習。這個浮丘伯,可是荀子的學生啊,換成現在高低也是在海澱區能買的起地下室學區房的那種。】
劉娥已經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了,但依舊風姿綽約,韻味天成。
她看向挺直腰背恭敬坐在上首的趙恒,輕聲道:“陛下隻當上天在閒聊就好,不必過於緊張。”
趙恒點點頭:“皇後說的是。”
但依舊姿勢不變。
劉娥心裡默默翻了個白眼,心想著如果有朝一日她能把控朝政,第一件事就是那些勞什子道士都趕走,把天書都燒了!
不過這話她肯定不會說出來,於是她笑眯眯的對趙恒道:“天幕說的這些,倒是第一次聽說,以前隻知漢高祖是亭長。”
趙恒沉思一下,慢悠悠的說:“朕覺得,那呂太公肯定還是有些相麵的本事,能感知漢高祖的不尋常。”
【所以這是一場毫無疑問的政治聯姻,呂太公在沛縣有了靠山,站穩了腳跟,而劉邦也得到了一個賢內助,和呂家的資源。】
【所以那些問劉邦到底愛不愛呂雉的,真的很沒意思。
up覺得,愛不愛都無所謂,哪種愛更不重要。
討論女性政治家時提這些,多少有點侮辱人了。
腦子可能跟戚夫人差不多。】
戚夫
人:…………
“陛下,這天上的仙女是什麼意思嘛!”戚夫人又癡纏上來。
劉邦嗤笑一聲,不欲多言,隻安撫的拍一拍她的後背。
戚夫人隻好悻悻閉嘴。
【不過呂雉作為一個女人,前半輩子過得也算挺慘的。
老劉家雖然條件沒那麼差,但是家裡的活兒也得有人乾,家裡的地也得有人種。老劉家有幾個奴仆佃戶up不知道,反正根據記載呂雉得親自乾活。
關鍵是,劉邦在婚前就有一個和老情人曹氏生的兒子劉肥養在家裡,已經好幾歲了。
等於呂後一進門就無痛給人當後媽了。】
【呂雉先後給劉邦生下了一女一兒,分彆是後來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劉盈。】
聽到兒子最終能繼位,呂雉長出了一口氣,這兩年一直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這是她和兒子該得的,誰都彆想搶走!
另一邊戚夫人聽到劉盈的名字,立刻有些崩潰,又開始哭哭啼啼起來。
劉邦不是不想換太子,可他打算換太子是有更深層次的考量,絕不是因為寵愛戚夫人那麼簡單。現在聽到天幕講述未來仍舊是劉盈繼位,心裡有一絲異樣的感覺。
漢惠帝……聽這個諡號感覺不太好啊,這兒子果然不大行。
【劉邦從年輕時起就是個浪蕩性子,心中的理想就是當個豪俠。up估計他要是生活在現代,那絕對是武俠的骨灰級粉絲。即使過了四十,結婚生子了,這個性格也沒有改變。
在外麵他的性格或許會給他莫大的幫助,能結交到一群人脈,二教九流無所不包,混成沛縣的教父大哥。但對於一個妻子來說,遇上這種性格的丈夫可真是遭老罪了。
所以呂雉婚後的生活基本就是,丈夫天天喝大酒不著家,自己當爹又當媽,拉扯二個孩子長大,一邊孝敬公婆,一邊下地乾活,什麼風華絕色都得熬成黃臉婆,skr~】
朱元璋聽這段話感覺有點耳熟……跟他當乞丐要飯時說的順口溜很像啊!
【這段時期的呂雉,那在儒家的語境下都挑不出錯來,是個標準得不能再標準的賢妻良母。
這樣辛苦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劉季同誌在芒碭山開辟造反起義根據地。
然後呂雉的生活就更苦了……】
天幕的這段話,讓呂雉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艱難歲月,再想想如今如履薄冰的處境,心裡的委屈頓時就像泛濫的江水,漫到嘴裡,一股子的苦味。
她低下頭,看著自己因為年輕時乾活而變得粗糙的手,這兩年的養尊處優也根本沒有養回來。
她倒要聽聽,自己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繼位,這小子當皇帝後和趙高一通亂搞,不出兩年全國直接亂成一鍋粥。
有一次,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劉邦這掐指一算,估計等到了驪山,這些徒役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豐邑西邊的
水澤地時(),劉邦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隻能說劉邦不愧是豪俠的性格,直接就跟他們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
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最後,劉邦帶著這些人逃匿到了芒碭山之中,沛縣之中的年輕子弟聽說後,很多人都要前去投奔他。隨後,劉邦的隊伍不斷擴大,有數百人之眾,直接在芒碭山開辟了反秦根據地。】
【但是劉邦自己是開始大事業了,可他就沒想想家裡的老婆孩子和父母怎麼辦?
秦法那麼嚴苛,押送的徒役遲遲不到,連劉季這個亭長都沒影了,當地肯定要把劉季的家人抓起來的呀。
有人問劉邦不是沛縣教父麼?怎麼還有人敢動他的家人。
寶貝們你們想想,現在的大哥也不敢公然和政府對抗啊,隻能暗戳戳搞點小手段不是?
所以呂雉他們被抓起來後,監獄裡有一個叫任敖的小吏,剛好是劉教父的兄弟,所以對於呂雉一家頗為照顧。
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
當時有另一個小吏不給留教父麵子,欺負呂雉,《史記》的原話是:遇事不謹。up估計可能是調戲呂雉了,任敖一看,我大哥的女人你都敢動?一個暴怒就把這個不尊重的小吏給打成重傷。
然後還得是蕭何,急急忙忙趕來,把呂雉、孩子以及呂太公一家人都救出去了。】
【說實話,按照當時的律法,蕭何能把呂雉他們給保釋救出去,就已經很能說明劉教父的人脈了。
後來居然還能通過一番運作,讓呂雉沒事兒趕二百裡路去上山看看劉邦,送點衣物吃食,也不怕一家子反賊跑了。
挺牛的了,真的。】
地頭蛇啊!鄧綏歎了一口氣。
東漢與豪強世家共天下,她們鄧家也是這共天下的豪強世家中的一員。
可等她當了太後,開始治政監國,才發現這有多束手束腳。她能約束自己的娘家不要亂來,卻不能輕易壓服其他世家,這些世家就像是天幕說的地頭蛇一般,可不好對付。
【到了後來,陳勝吳廣打響了反秦的第一槍,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燃遍了大江南北,一時各路豪傑紛紛相應。
沛縣縣令的心思也活絡起來,想要起義,最起碼大門一關,他也能在沛縣這當一路諸侯,這不比戰戰兢兢的在秦朝爽?
結果蕭何曹參告訴縣令:邦哥托我們來帶個話,想起義,可以;沒他們芒碭山那幾百兄弟,不行。
縣令一開始勉強同意了,後來越想越憋屈,他是想在沛縣當土皇帝,可隻要有劉邦這個街溜子在,那他隻能當兒皇帝啊!
所以縣令很快就反悔了,關閉了城門,要捉拿蕭何曹參,還把劉邦列為反賊。
人家地頭蛇是什麼人脈?還能讓你占便宜?笑話!要是劉呂兩家沒有各進一步,把控沛縣,那兩家不是白聯姻了,呂雉不是白犧牲了?!
所以蕭何曹參順利的逃到了芒碭
() 山,跟劉邦告狀:縣令這孫子說話不算數!
咱們的劉教父呢?誒,人家直接把廣告單射進了城裡,鼓動城中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
沛縣人民是不是劉教父的信徒up不知道,但劉呂兩家的聯合,一定是霸占了沛縣的大部分事務的。所以他們鼓動百姓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了劉邦。
蕭何、曹參等人竭力推舉劉邦來領導大家起事,推舉他為沛縣縣令,依楚製稱作沛公。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子,很快義軍擴充到二千人,開始了自己爭霸天下的旅途。】
“漢高祖果然是漢高祖,如此得民心人望!”趙恒稱讚了一句。
劉娥卻不這麼想,漢高祖固然厲害,可站在朝廷的角度想,地方上有劉邦這樣一呼百應的人,該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其實她這個皇後當的也很艱難。大宋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可後宮中人卻多數出自軍隊。
尤其是皇後,大多數是汴梁的軍頭世家出身。
而她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出身,什麼都沒有,所以她認了自己的前夫當哥哥,想要在宮外有一個助力。天幕有一句說的很對,什麼愛不愛的,生存最重要。
【那麼劉邦變成爭霸天下的豪傑之後,呂雉的生活就會有起色麼?會變成那種出謀劃策、安定人心的大嫂麼?
並沒有。
劉邦起義後,四處征戰。而呂雉依舊留在沛縣老家,照顧一大家子,幫助劉邦守著基本盤。
等她再見到劉邦,已經是六年之後的事情了。
那時的劉邦成了漢王,身邊還有了新的美妾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