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純替補的悲哀,上場時間十分有限,所以想要刷到好數據,難度很大。
4個籃板1次蓋帽0分,就是唐潛今晚的成績單。
唐潛自然是不滿意的,可是上場時間隻有那麼點,他也沒辦法。
頓時,國內媒體,一片噓聲。
唐潛狀態下滑,前途堪憂!
簽了合同就偷懶?這是找死的行為!
喪失進取動力!唐潛神奇不再!
原形畢露?還是本就如此?唐潛真實實力存疑!
這就是國內媒體的大風向,大捧大踩,非粉即黑,一點耐心和客觀性都沒有,一切標題都為了搏眼球、搏關注度為準則。
各大論壇,也是議論紛紛,“運氣論”“一場論”等等,瞬間就甚囂塵上,延綿不絕。
甚至還有一些“易帝”和“孫大聖”的球迷,跑過來“冷嘲熱諷”“落井下石”,恨不得唐潛也和易帝、孫大聖一樣,行跡狼狽,最後灰溜溜地離開nba才好。
但相比國內,美國那邊就平靜得多,因為在他們看來,唐潛就隻是一個小角色,打得好鼓掌,打不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沒什麼好在意的。
同樣的事情還在延續,在2月22號對陣小牛的比賽中,唐潛再次隻登場了4分鐘,2個籃板和1個蓋帽,數據讓人不忍直視。
這一下在大洋彼岸,唐潛已經坐實了“糖水”的諷刺外號,黑子的數量,每小時都在成倍的增加。
“我就知道他隻是運氣好罷了,真以為每天都能吃餃子不成?還和易帝比較?我呸,先過了孫大聖那關再說吧!”這是一個叫做“唐潛真水”的人留的言,內容隻要瞟一眼就明白,他是個唐黑。
“前幾天還聽唐密說呢,說唐潛簽個底薪,這是虧大了,而事實呢?事實是湖人隊簽了個大水,它才是真正受害者!”有人附和“唐潛真水”道。
“唐密呢?怎麼打得糟糕就消聲滅跡了?前段時間不還吹他,要比易帝強嗎?現在都去哪裡了?”
“什麼比易帝強?易帝當年可是正兒八經的高順位新秀,你當老美的專業人士都是瞎子嗎?”
“算了,凡事彆做太過了,給唐密們流淚的空間吧!”
……
“唐,你感覺怎麼樣?我看你最近兩場比賽,數據都不太好啊。”泰勒斯威夫特在電話裡詢問道。
“嗯,沒事,調整一下應該就好了。”唐潛隨口說道。
“你彆著急,慢慢來,總有一天能夠找到狀態的。”泰勒平常很忙,隻能抽時間看看湖人隊的戰報,所以對於這兩場比賽的細節,她知曉的並不清楚。
唐潛應了一聲,心裡卻道,不給我出場時間,我狀態再好又能怎麼樣?
真是可惡!
其實唐潛也怨不得邁克布朗,因為一般來講,主力陣容打得順風順水,誰還會記得一個邊緣替補?這不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嗎?再者說,發掘新人,啟用新人,也不是邁克布朗的強項和執教目的。對於一支誌在重新奪冠的球隊來說,功利性,那是必要的,所以邁克布朗必須使出吃奶的勁提高湖人隊的戰績和勝率,他很清楚上麵聘請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不是什麼著眼未來,一個單詞,就是now,就是現在。
因此邁克布朗的認知也很清晰,要想在湖人隊長久的待下去,沒有彆的辦法,隻有贏球,隻有勝利。而眾所周知,新秀球員,那絕對是最不受主教練歡迎的一群人,特彆是對於這隻湖人隊來說,為了保證勝率,邁克布朗就隻能少用新秀,多操主力。科比這個賽季的場均出場時間比上個賽季要多出接近5分鐘來,就是最好的證據。
不要以為唐潛打了幾場好球,就可以得到青睞,從此隊內地位平步青雲了,高順位新秀因為教練的執教目的而被壓製,而被雪藏的事情,在nba曆史長河中,可不少見。典型例子就是03白金一代的2號秀,達科米利西奇,曾經被認為天賦不輸詹皇的一位塞爾維亞天才球員。看看當年米利西奇的球探報告,你會發現,簡直不輸詹皇。
……左右手皆可開弓,內線得分能力強,身體協調性強,內線爆發能力強,擁有前鋒一般的控球水準,可以勝任除組織後衛之外的任何位置……射程廣闊,三分球也不在話下,投籃手感相當柔和……建議模板,德克諾維斯基、凱文加內特、拉裡伯德。
如果這份球探報告還不夠說明問題,米利西奇第一次試訓,僅僅45分鐘就征服了當時的活塞總經理杜馬斯,甚至逼得後者連飆臟話,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正是因為這樣,活塞隊才會放棄卡梅隆安東尼,轉而去選擇這個來自塞爾維亞的未成年小子。
可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天才還未升起就已經落幕。
連續三年的鐵板凳,直接抑製了這位天才球員的成長,而且拉裡布朗總是在媒體麵前諷刺米利西奇,讓他的精神和意誌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身為03年的榜眼,身為少年成名的天才,3年沒有表現的機會,是個什麼感覺?3年時間,勒布朗已經進化到了場均30+的地步,安東尼也有場均26+的表現,而他呢?還在清理垃圾時間,場均得分不過5分!身為少年天才人物,哪個沒點驕傲?但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直接撕毀了這個塞爾維亞少年的內心。
而作為一個職業運動員,最怕的是什麼?
不是傷病,不是低潮,也不是嘲笑……是心氣。
沒有了成為強者的心氣,那麼一輩子的成就就被限定死了,達科米利西奇就是這樣的情況。
在一片“水貨”的罵聲中,放棄了堅強,放棄了繼續,放棄了驕傲……直到最後,他甚至連籃球都放棄了。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誇梅布朗,譬如丹尼費裡,譬如拉魯馬丁等等,這些人都是當年前三位的新秀,而最後不是背上了“水貨”罵名,就是黯然消聲滅跡。但他們這群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前幾個賽季的出場時間,都少得可憐,最高也就十來分鐘,和勒布朗、卡梅隆兩人完全不同。所以時間一長,天賦和信心也就磨滅了,最後泯然眾人,並不奇怪。說句難聽點的,就活塞隊當年的情況,長期是總冠軍的競爭者,再加上拉裡布朗那種對新人不太感冒的主教練,就算是勒布朗和卡梅隆入隊,也是“被廢掉”的命運。你能想象勒布朗詹姆斯前三個賽季場均出場時間平均隻有5分鐘左右嗎?你能想象卡梅隆安東尼前三個賽季長期打板凳,隻有垃圾時間能上場麼?
而現在湖人隊的情況也有些類似,作為最近幾年的西部豪強,總冠軍的強力爭奪者,上麵給邁克布朗布置的任務就是奪冠。至於他怎麼奪冠,陪不培養新人,那都不是上麵會管的事情,因為作為洛杉磯湖人隊的老板,他們有的是錢,但是卻沒什麼耐心。
這一點邁克布朗剛來麵試時,就已經是心知肚明了。
所以為了保住飯碗,狂操主力,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這裡不是克利夫蘭,從球員都老板,都沒有等待的耐性和習慣。
看看湖人隊的奪冠曆史,你就明白,他們曆來都是巨星政策,而且特彆喜歡強搶其它球隊的球星來充實自己的力量——so,速成,是這個城市的真實屬性。
這裡沒有人喜歡等待。
不管是老板、球員、球迷,都沒有差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