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第二天,黛冬寒參加了千葉縣舉辦的學生繪畫展。
這場麵向初、中、高等學生的繪畫比賽,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們的繪畫愛好。
同時也吸引了許多社會慈善家與公益誌願者們的關注,為參與的學生們提供助學金。
設置了大賞、金賞、銀賞、銅賞四個等級的獎項,除大賞僅限一名之外,其餘的獎項都不限名次。
作品獲獎之後,參與繪畫比賽的學生將會得到一筆助學金以及一套高檔繪畫器材。
所有獲獎作品將會陳列在千葉的展覽館對外公開出展,所得收益的一半會捐贈給兒童基金會等公共福利組織,而剩餘的一半會均分給所有獲獎者,前提是他們會將繪畫作品捐贈給千葉地方政府。
與會當天,千葉縣社會各界人士齊聚於美濱區的海濱公園,加上參賽學生們的家人朋友,稱得上萬人空巷,熱鬨非凡。
在明媚的陽光之下,參賽學生們開始了各自的創作。
圍觀的人們自發地屏氣凝神,全神貫注的看著作畫的學生們,除了掠過海鳥的鳴聲,現場安靜地能夠聽到草葉被踩動的聲音。
最受關注的群體就是小學生了,他們那天馬行空的幻想,天真可愛的畫風令大人們都忍俊不禁了。
而在中學生群體這片區域,最受關注的是一位有著綠色長發的少女,她是此次繪畫比賽大賞的候選者之一,出身於繪畫藝術的世家,從小便被冠以天才的阿莉娜之名,而且還是混血美少女。
隻是,最近她的風評有些不太好,她的繪畫才能來到了瓶頸期,最近的創作屢受質疑,在懂得欣賞的人眼中是絕頂優秀的作品,但在很多對繪畫藝術了解不深的人眼中卻是晦澀難懂,找不到主題的塗鴉。
一些繪畫評論家也覺得阿莉娜的畫作固然優秀美麗獨特,卻缺乏主題,讓人深陷其中的同時,得不到任何感動,隻會留下看似深刻卻空白的記憶,於是,便賦予了繪畫之魔女的稱呼,顯然帶有著一絲貶低的意味。
至於黛冬寒所在的高中生群體中,他的競爭對手很多,這一年齡的學生,在繪畫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嫻熟的程度,能夠被邀請參與正式比賽的人都擁有足夠優秀的繪畫功底,因此,考驗的就是繪畫的主題是否彆具一格,或者能否在繪畫技藝上達到爐火純青甚至更高的境界。
由於作畫時間隻有一個上午,想要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拿出優秀的作品,是件很難的事情。
好在繪畫比賽的舉辦方並沒有給出具體的題材,而是由參與者們自由選材。
因此,在比賽前就可以進行構思與練習,然後在比賽當天全力以赴。
黛冬寒也是提前構思的一員,不過他並沒有經過練習,而是選擇將第一感覺留在比賽當天。
他今天的創作主題是——
《黑色的夜曇》
夜曇花是白色的,但是他卻反其道行之,利用這種差異構圖來讓人一眼難以窺其真貌。
繪畫的方式,他選擇了水墨畫,通過構圖上墨的深淺來讓上色具有生之活力,黑色這種色彩向來被視為死氣沉沉的色彩,而他卻要展現出其活力四射的一麵。
夜曇花的花瓣上色采用深淺不一的變幻,像是有一股清風在吹動一般,使得其似靜如動,仿佛活了過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