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 26 章(2 / 2)

一邊走,一邊講解:“這批設備比任何中國商行的機械都要好,倘若工人和供電充足,1小時便可生產出60箱肥皂。”

這麼一說,眾人紛紛心動:“一個小時60箱,那麼一天就是1440箱,這麼大的量啊!”

參觀的一眾商人間或提出一些問題,那名德國商人也都細心的回答了。

因此,那些商人感到很滿意,紛紛問起了價格:“這批機械大約多少錢?”

那位王德昭大喇喇揮手:“你們都彆和我爭了,無論你們出多少,我都比你們高。”

那位德國商人倒是不急,笑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咱們看好了機器,再談價格也不遲。”

德國商人拍拍手,那頭的工人便拉開電閘,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起來。後麵肥皂製成的化學工藝眾人自然是瞧不見的,但是一塊塊長條形狀的黃色成品從傳送帶上,傳送過來,頓時把眾人都勾住了。

德國商人從傳送帶上拿起一小塊:“諸位,這樣的一塊兒肥皂,在中國售價四毛,倘若加入各種花香那就更貴了。無論是洗衣服,還是清潔麵部,都是很好的。”

就這樣繞著工廠走了一圈,吊足了眾人的胃口,這才把人都請到會議室。

開始那位嗑瓜子的小哥兒,見此冷笑:“老一套。”

等到了會議室,這位德國商人才注意到有一名女子:“這位小姐,您是怎麼進來的?”

眾人都望著陳殊,陳殊指了指那位嗑瓜子的男輕男子:“我和他一起的。”

那名男子吃驚瞧著陳殊,倒也沒有開口否認。

仆從上了茶,德國商人點點頭,道:“諸位知道,一套嶄新的肥皂廠設備從德國運過來,足足要一萬英鎊,兌換成中國的貨幣,也就是十萬大洋。”

下麵就有人說:“弗蘭克先生,您也說了,嶄新的才要十萬大洋,您這批機械都用了一年了?”

德國商人弗蘭克點頭:“當然,因為機械用了一年,因此便折價,按照八萬大洋出售。”

那位年輕人,依舊磕著瓜子,聞言道:“弗蘭克先生,據我所知,先前的英國商人費爾出售了一批肥皂廠機器,也不過才五萬大洋。”

這話好似投入湖水的石子:“弗蘭克先生,這未免也差得太多了吧?”沒有誰會願意多出三萬塊大洋的。

弗蘭克連連搖頭:“不不不,一分價錢一分貨,我的機器就是值八萬塊。”

那個年輕人站起來:“弗蘭克先生,買了你的設備,你帶著技術人員一起走,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下麵的商人都疑惑的望著弗蘭克,好在他鎮定,擺手:“沒有這樣的事情,沒有這樣的事情。”

那年輕人哼哼笑:“是嗎?你們這些外國人不就是打的這個主意嗎?工廠的重要車間,從來也不用中國工人,隻用西方人和印度人,不就是怕中國人偷學了技術嗎?”

弗蘭克攤手,無奈道:“這位先生,我想,無論在哪個國家,關鍵技術秘方保密對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更何況,德國法律對此有嚴格規定,某些重要的行業,如果泄露了關鍵技術,被舉報之後,要承受高昂的罰款的。”

那位年輕人掏出一疊報紙,一份一份分發給在座的眾位商人:“諸位都看看這報紙……”

弗蘭克見他不是來買機械,而是來搗亂的:“先生,如果你再這樣,我隻能暫時請您出去了,我和他們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談。”

那位年輕人笑笑:“弗蘭克,用不著這樣,咱麼還在金門大酒店喝過酒的呢?”

弗蘭克想了想,還是沒想起來,在他眼裡,這裡東亞人幾乎長得都差不多,小眼睛,塌鼻梁,黃黃的皮膚,實在分辨不了誰是誰,多數時候是他的華人助理提醒他。

那位年輕人歎了口氣:“哎,您貴人事忙,不記得也很正常。你忘了,一年前,寶生大藥房的杜老板杜仁禮請您吃飯,請教肥皂廠的事宜。”

弗蘭克這才想起來:“你是杜先生的公子,喔,那時你隻有這麼高呢……”弗蘭克往胸前比劃、比劃……

那位年輕人抱胸斜站著:“難為您還記得,不過那不是我,是我另一個弟弟……”

這時下麵的都都看完了那張報紙,那是一張一年前的舊報紙,寫的是寶生大藥房的杜仁禮杜老板,買了肥皂廠的機械,誰知一個月後技術人員全都被抽走了,積壓了很多的原料,無法生產。最後資金鏈斷裂,肥皂廠破產關門,要不是當時的藥行同行幫襯,杜仁禮險些賣掉祖傳的藥房去補窟窿。

而這位杜仁禮也因為這件事情,一蹶不振,兩三個月就去世了。

當時《光明日報》把這件事情報道出來,各家報紙紛紛跟進報道,很是引起了轟動,上海幾乎人人都知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