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
對於不甘於做個工人的李維民來說,當他看到招聘教員的公告後,就主動的站了出來,他沒有唐明的舉人功名,也不像其它人那樣中過秀才。
但是他會英語!
作為寧波人的他,在寧波開埠後,就主動的拜廣東來的通譯為師, 學起了英語,後來又和傳教士學習英語,英語是他的謀生手段。
在寧波如此,在南華……卻被他當成晉身的機會!
果然就像他猜測的那樣,在得知他會英語後,就立即讓他帶高級班的英語。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 他一邊教著學生們英語,一邊憑著回憶編寫教材,儘管隻是簡單的英語對話,但其它人……他們都不會啊!
有了這個優勢,他確實有機會在東家麵前露臉,比如現在。
“你學過英文?”
朱先海說的是英語。
“是的,我在寧波曾是洋行的通譯。”
也就是當過翻譯……大才啊!
懂不懂工程學、機械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培養出一批粗通外語的學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用英語和他進行簡單的對話之後,朱先海問道。
“當過翻譯……嗯,不錯。”
透過玻璃窗,看著教室裡那些年齡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的孩子,朱先海問道。
“我打算派一批人到國外留學,那些人的年歲估計要稍微大一點, 基本上都在家裡讀過書,最少讀過私熟的, 以你看來, 他們大概要學多長時間的外語, 才能適應外國的生活?”
李維民有點兒發懵, 儘管不知道留學是什麼,但他還是隱約猜出了東家話裡的意思。
“是要把學生們送到西洋人那邊讀書嗎?”
留學?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對,就是到英國或者美國的學校留學。”
朱先海點頭道。
“讓他們在那裡學習西方的現代科學。”
不經過中小學教育,直接把接受傳統教育的少年送到國外留學,現實嗎?
留美幼童就是答桉!
詹天佑等人用了八年的時間從耶魯畢業,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連英語都不會。
八年……
這是培養人才最短的時間了!
還有更快的辦法嗎?
朱先海不知道。
但是現在的南華,沒有一個華裔的工程師,專家。
六萬人裡,除了少數不懂科學隻讀過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之外,有一半隻是在教育營接受了一下掃盲教育——能書寫幾百個字進行簡單的加減算數而已。另外一半呢?文盲!
僅僅隻是靠著他們,朱先海能夠實現自己的宏願嗎?
當然不可能!
這些人或許可以通過培訓成為工廠裡的工人,但是南華需要並不是僅僅隻是這樣的工人,他需要工程師,需要機械專家,需要現代教育專家,需要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隻有如此南華才能走向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