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看報,看一看曆史性選舉,林肯連任失敗,民主黨人麥克來倫贏得選舉!林肯連任失敗……”
如果是在過去,或許亨利·戈培爾會花幾美分買上一張報紙,但是現在,他壓根就不關心什麼美國的總統啦,什麼戰爭啦,這一切和他都沒有任何關係了,很快,他就會離開這個該死的國家。
這一切很重要!
僅僅隻過了幾個小時,朱先海就收到了從華盛頓發來的電報——林肯競選失敗了!
“到底還是敗了啊!”
看著電報,朱先海不禁長歎一聲。
就像曆史書上記載的那樣,幫助林肯贏得麥克來倫的不是他想要結束奴隸製的事實。事實上,在選舉前的兩個月裡,聯盟通過占領亞特蘭大和在謝南多山穀贏得了一場重要的軍事勝利。這些軍事勝利鼓舞了平民和軍人選民的士氣。士兵們似乎特彆讚同林肯的競選口號:“不要在溪流中換馬。”
而現在呢?
從葛底斯堡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不僅讓官兵厭倦了戰爭,也讓人們紛紛質疑起了林肯的能力。
軍事上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林肯選擇的失敗,那怕是林肯和他的幕僚們為了贏得選舉,讓大多數北方州通過了新的法律,允許士兵在軍營中進行缺席投票,以便讓士兵們投票,如果有軍事上的勝利,士兵們自然更傾向於投票給他們現任的總司令。
但是現在呢?
軍事上的失敗讓士兵們更傾向於換下總司令!
“11月8日,麥克來倫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他在22個州獲得了54%的平民選票、78%的軍方選票和162張選舉人選票。相比之下,林肯僅僅隻獲得了71張選票……”又一次,看著手中的這份電報,朱先海知道,曆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大勢所改變!
麥克來倫的勝利意味著什麼呢?
林肯不可能再像另一個世界那樣,繼續領導戰爭,以統一國家和廢除奴隸製為目標,最終贏得這場戰爭。
而現在呢?
麥克來倫贏了!
他是反對廢除奴隸製的!
“完了,南北雙方不會和談吧!”
朱先海的眉頭皺成了一團,麥克來倫的競選綱領就是通過商議終結這場戰爭,甚至為了平息戰爭,他表示可以放棄解放奴隸。
換句話來說,南方沒有為之戰鬥的理由了。
這下可怎麼搞?
想到美國可能重新歸於統一,朱先海的眉頭皺成了一團,難道說,這場戰爭打到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讓美國重新歸於統一?
“美國南方的政客們,會甘心把權力拱手相讓嗎?”
朱先海自言自語道。
“但凡是人,一但品嘗過權力的誘惑,就不可能再放棄權力!”
儘管不記得是在什麼地方看過的這句話,但朱先海的心裡還是隱約的懷揣著某種期待,期待著南方的政客們不放棄他們的權力,繼續保持獨立!
一個分裂的美國才是好的美國!
不過,一個保留奴隸製的美國,其實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