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邁進1869年門檻時,從舊大陸駛來的輪船,終於駛進了南華灣,甲板上的乘客們,無不是好奇的張望著南華,張望著這座城市。
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但卻是充滿機遇的城市,與紐約不同的是,這裡沒有所謂的“本土美國人協會”的石塊迎接他們,也沒有饑餓與貧窮。他們甚至壓根就不擔心工作——他們都是簽署了公司合約的移民。
早在五年前,朱先海就曾給倫敦、巴黎、柏林、漢堡等地的分公司、辦事處發出通告,要求把吸引技術移民作為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尤其是隨著華夏移民的大量湧入,南華的實際控製區向內陸的拓展,各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因為華夏移民的到來而得到基本滿足,但是對技術人員的需求卻極其旺盛,為了招募技術人員甚至熟練工人來南華工作,公司會在歐洲進行直接招聘,並在歐洲報紙上刊登廣告,甚至印發小冊子,描繪移民南華誘人的前景;並且對願意給技術移民提供所需的路費,並且和他們簽署雇傭合同。
這些都是美國做不到的,許多移民美國技術人員,甚至隻能在下曼哈頓的貧民窟裡苦苦掙紮,但是在南華有了國家意誌的幫助,大量的歐洲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來到了南華。
僅隻是1869年,就有上萬技術人員和他們的家人來到南華,這些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到來,大大加快了南華的發展。
當然,現在朱先海壓根就不擔心他們的背刺,不僅僅是因為同年有62萬華夏移民來到南華,南華的華夏人口已經突破三百萬大關,至於歐裔移民不過隻有區區六萬餘。而且他直接拒絕了普通移民的進入南華的機會——當然了,他從來不歧視那些沒有技術的歐洲人,華夏可是文明的,歧視那是白皮才乾的事情。
南華與歐洲之間除了公司所屬的商船之外,暫時還沒有開通民間客運航線,而公司的商船嘛……隻是運輸公司雇員和他們的家人,你不是公司雇員……那就不好意思了。
嗯,想來南華,先去辦事處去簽雇傭合同,有什麼特長?有什麼技術?那所學校畢業……總之一句話,有很多條件限製。畢竟企業是要利潤的,他不可能去養閒人的,對不對?
當然,事非絕對。
對於像凡爾納這樣的知名人士,公司當然爽快的賣給了他船票,這種爽快也是因為駐巴黎代辦的介紹信。
作為知名作家的凡爾納對於南華是好奇的,尤其在波拿巴家的西班牙公主遠嫁到南華後,對於這個發明電燈的地方,他一直懷揣著某種好奇。
不過真正驅使著他來到這裡的,還是許多關於這座城市的傳言。
“這是一座你能看到未來的城市!”
或許是因為電燈委實太過驚人,也可能是因為這裡的遍地高樓,讓許多人在遊記中如此描寫著南華。
終於,經精心準備了幾個月後,凡爾納來到了南華,此時的他和周圍的乘客一樣,也是滿懷著期待,不過與其它人期待的新生活不同的是,他所期待的是南華會給他什麼樣的驚喜。
手持商務簽證的凡爾納不需要像移民那樣,通過重重檢查,提著行李下船後,他就直接通過海關的檢查進入了南華,前腳剛出碼頭,他就被呈現在眼前城市給驚呆了。
“這是……”
在他的腳下是平整的黑色道路,隱約可以看得出來路麵是用玉米粒大小的碎石鋪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