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海軍的精神(第三更,求訂閱)(1 / 2)

不懂他們!

其實,剛來到這裡時,道格拉斯少校也不懂他們,不懂這些華夏人。

但是很快,他就懂得他們。

“每年,他們都通過考試,在所有的青年中選擇那些最出類拔革的人進入海軍學校,他們所學習的並不僅僅隻是航海或者機械以及槍炮等方麵的海軍知道,按照陛下的想法,他們還要在這裡接受世界上嚴酷無比的艱苦訓練,他們的身心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磨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其實,在建立海軍學校的過程中,朱先海特意吸取了晚清福建船政學堂的悲劇——學堂的教學方針完全是滿清大臣的主觀臆斷,根本不有考慮過如何養成“軍人之精神”,僅僅滿足於學員可以“堪任駕駛“而已,於其說是在培養海軍軍官,毋寧說是在培養會開輪船的“秀才”。

而當時考察船政學堂的英國海軍軍官在觀察後,曾尖刻的指出——“他們都是身體羸弱的人,一點雄心和精神也沒有,帶著女人的味道,下課後不是發呆曬太陽就是做作業,從來不運動。……對他們來說也許呆在佛龕裡比在海上更合適於他們”。上船實習時,也不願意運動,怕臟自己手,尤其厭惡各個海軍學院至今依然存在的爬桅杆……”

而首批派出留英的12名精選出來的留學生,竟然有兩名因身體過於虛弱無法完成學業而不得不退學。

就是這樣一群缺乏軍人精神塑造的學員成為了大清海軍軍官們,他們不僅迅速沾染了大清士大夫的“虛驕浮華”之風,還在軍艦做走私,蓄妓納妾,貪汙腐化,怠於訓練,結黨營私上不落下風……

最後,這支與綠營無異的海軍,敗在了甲午。

而與其差不多同時起步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呢?

在江田島不僅鍛煉學生的體魄,更在於灌輸一種所謂的“海軍軍人的精神”,並將日本傳統的武士道與其相結合,將堅毅勇武、頑強不屈、團結互助、忠君愛國、吾為君亡這些都是日本海軍兵學校想在每個海兵精神深處注入的內容。

最後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也讓兩國差不多同時起步的海軍軍校最後發展到幾乎是天地之差也就可以想見了。

一邊培養的是“會駕船的秀才”,一邊培養的是“具備海軍精神的軍人”。

也正因如此,無論是在建立武備學校,還是海軍學校,朱先海都借鑒了江田島的經驗——注重軍人精神塑造!

成功的經驗總有它值得借鑒的地方。小鬼子能用區區幾十年,從無到有把江田島辦成世界三大海軍學校,自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好的經驗當然了拿過來!

不過將來有沒有什麼鬼“江田島精神”朱先海不知道,但肯定會有“磐石島精神”。

至於江田島那個著名的被美帝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直接照抄的“每日五省”,也被朱先海拿了過來。

讀書人……呃,不,海軍的事能叫抄嗎?

“羅森,你剛來到這裡,下個月“四海號”訓練艦就要帶學員出海,從南華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太平洋,一直航行到阿拉斯加……”

不等道格拉斯少校說完,羅森就驚詫的激動道。

“什麼!少校,從德雷克海峽?那艘“四海號”還不到一千噸,德雷克海峽,那可是世界上航行條件最惡劣的海峽!而且現在是南半球的冬天,海峽裡倒處都是浮冰,他們根本就是在找死!”

羅森的反應是理所當然的,德雷克海峽從來都不是什麼良好的航道,由於受極地旋風的影響,海峽中常常有狂風巨浪,10到20米的浪頭,簡直就是小兒科。

至於所謂的“四海號”,就是一艘一千多噸的風帆訓練艦,駕駛那樣的船闖入德雷克海峽,在羅森看來,根本就是找死!

“找死?我曾經也這麼覺得,可是現在我卻不這麼看!”

道格拉斯正色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