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法抗普!
置身於陛下的書房裡,任化邦和劉同樞兩人顯得有點兒緊張,緊張之餘更多的卻是激動!
從學堂畢業之後,終於又見到陛下了。從五武備學堂畢業的他們,在心裡有一種潛意識……陛下就是他們的父親!
打量著有點緊張和又有些激動的青年軍官,朱先海問道。
“你們是武備學堂畢業的?”
“啟稟陛下,微臣是第三期,陸軍上尉任化邦。”
“微臣也是第三期,陸軍炮兵上尉劉同樞。”
聽著兩人的回答道,朱先海笑道。
“這裡沒有外人,你們稱我校長就行,我說武備學堂出來的,都是我的孩子!”
“武備學堂”說是武備,其實就是少年軍校,在那裡就讀的都是移民中的孤兒,建立武備學堂不僅為軍事院校培養優秀的生源,同樣也為普通中學提供生活。學生除了學習普通教育的內容之外,還要學習大量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其中的優異者考進軍校——南華武備學校或者海軍學校。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考進專門學校,現在的武備學堂經過長達九年的發展,差不多有寓理工商醫人才於學堂作用,南華有60%的基層軍官和士官,出身武備學堂。各行各業出身學堂的專門人才也有很多。
在南華,武備學堂的地位是超然的,朱先海不僅親任校長,而且在南華初建時,朱先海本人至少一個禮拜去學堂兩次以上,每次去的時候,總是會向有關人員提出不少問題,所以,學校方麵對校務都不敢稍有閃失。即便是他沒有時間,伊麗莎白和夏洛特每周都會代替他過視察。
這也是為什麼,學堂裡出來的孩子會視他為父親的原因。當然他也視這些孩子為自己的孩子。
“你們是三期的,我記得64年,我從北河回來的路上,專門去了一趟學堂,正好趕到你們吃飯,還和你們一起在食堂裡用餐,和一家人沒有什麼分彆,所以,不要那麼緊張。”
聽著校長提及舊事,任化邦和劉同樞兩人的眼淚險些沒流出來,他們當時就坐在後排。自然記得當時他們在食堂裡一起用餐的場景。
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會去記得這一切。激動之餘,他們急忙說道。
“校長和夫人養育之恩,我等就是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
“自古忠孝難全,隻要精忠報國就行,牢記校訓就好!”
示意他們坐下來,然後朱先海才問道。
“援法抗普是你們提出來的。”
“啊?是的,是的,”
任化邦和劉同樞兩人連連點頭道
。
朱先海看了一眼桌上的報告,這份考察報告是他們去年到法國考察陸軍時得出來的結果。
“你們從法國回來後寫的,那麼肯定是有原因吧,說說看,你們為什麼會覺得法國必定會失敗!”
麵對陛下的詢問,任化邦和劉同樞自然是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的說了出來,當然,他們更多的是從軍事觀點上去分析,什麼軍事的動員啦,什麼法國的軍隊充斥著五十多歲的老兵油子啦,漫長軍旅生涯讓他們紀律敗壞,士氣低落,嗜酒如命,憤世嫉俗。什麼法國的軍人或許是優秀的射手,但不是優秀的士兵之類的的分析。
在他們從軍事觀點去講解這些問題時,朱先海並沒有去打斷他們,隻是用心的聽取著他們的講解,當他們提到法國的參謀部中充斥著一群被按資排輩的升遷路徑以及軍事長官的專橫獨斷會逐漸磨去一切熱情的參謀,把法軍的參謀部變成養老院時,朱先海笑了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的參謀部是充滿熱情的。
在南華的參謀部中有不少年青軍官——軍校畢業生的前十名,都必須要到參謀部實習兩年,其中一年半是參謀部作見習參謀,半年赴外地甚至國外進行參謀旅行。
任化邦和劉同樞就是這樣的經曆。他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儘管他們沒有進入參謀部,但是卻得到了到國外去進行參謀旅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