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洋人要的都是好東西 (第四更,求訂閱)(1 / 2)

俄羅斯不僅從南華買武器,而且還是大客戶。

作為列強之一的俄羅斯,工業和軍事工業絕對是歐洲各國的……地板。甚至可能是地板還要往下再數幾層。

在克裡米亞戰爭中被英法一通胖捧後,雖然按照傳統打了敗仗,獻祭了一位沙皇。可現實總還是要麵對的。

沙皇“中風”,新皇繼位後,就開始從英法引進設備,不僅引進設備,而且還不時派遣軍官在全世界範圍內,試驗采購各種新式武器。

克裡米亞的教訓太過深刻。不能不警醒啊。

當年菲利普·馮·布呂諾伯爵像塊狗皮膏藥似的追到南華,死纏硬磨的把阿拉斯加賣給“亞美利加公司”之後,他意外的發現公司生產的武器居然非常不錯,尤其是新銳的61式左輪手槍,簡直就是一種完美的武器。

畢竟,61式左輪手槍不僅是世界上第一種雙動、帶側擺式轉輪的轉輪手槍,而且在設計它時,朱先海還借鑒了後世的一些經典設計。比如科爾特的m1917式轉輪手槍,再加上他說使用的金屬蛋殼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一種劃時代的武器。

在離開南華時,菲利普·馮·布呂諾伯爵帶走了一百支61式11毫米手槍,半年後,數名俄羅斯軍官來到了南華,直接與南華兵工廠簽訂一份采購41000支61式手槍的合同,他們不僅訂購了武器,而且還購買的技術專利,由俄羅斯圖拉兵工廠獨立生產。

也正是從1863年起,通過向俄羅斯出口轉輪手槍,南華真正打入了國際軍火市場。在隨後的7年間,儘管南華的武器賣到了西班牙、埃及、土耳其等國,但是俄羅斯一直都是南華兵工廠的大客戶。

甚至現在俄羅斯還是67式步槍的最大用戶——2年前,格洛夫上校和戈尼亞斯上校來到南華後,立即被這種新式步槍所征服。他們毫不猶豫的采購了30000支67式步槍。隨後這種9毫米步槍就以“格洛夫步槍”的名義在俄羅斯生產。

格洛夫少校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是將步槍改為11毫米口徑以提高威力——俄國人並不相信就9毫米口徑,他們總覺得口徑大一點兒,威力也就更大。還有就是改用傳統的三棱式刺刀。如此也就成了格洛夫步槍了。就連南華製造的加特林機槍,在俄羅斯也被定名為格洛夫機槍。

不過,去年70式步槍在法國的完美表現,閃瞎歐洲各國軍事專家的眼睛,新的槍和彈將使大明步兵在精度和射程方麵帶來極大的戰術優勢。一夜之間,舊式的大口徑黑火藥槍和彈就被淘汰了。

作為南華造最大的粉絲,俄羅斯自然是坐不住的,於是幾乎格洛夫上校,又一次不遠萬裡來到了南華,而改用7.5毫米子彈的67式步槍,簡直就是為俄國量身定造——因為它的基本設計取自俄國正在生產的格洛夫式單發步槍,從減少國營工廠改造投資的角度考慮,采購它肯定是最合適的。此外格洛夫步槍的使用簡單可靠,不需要太多的維護,早就在俄國得到了證明,太複雜的武器俄國人也操作不來,所以這種步槍至少是很適合俄國人使用。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李晨勤滿麵笑容的朝著那些俄國軍官走去,邊走邊用法語招呼道。

“格洛夫上校,你覺得71式步槍怎麼樣?”

“李經理,這種步槍簡直棒極了!”

格洛夫上校有點興高彩烈的,用法語回答道。

“絕對顛覆了我們所有的想象,它甚至可以射擊2000米以外的目標,我的上帝!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完美的武器!”

這年法語才是國際通用語言,貴族出身的格洛夫當然會說法語,至於李晨勤他不但在法國留過學,而且老婆也是法國人。彆說他,就連同楊輔清身邊的通譯丁富也會說法語,在聽著王爺的吩咐後,就把俄國人的話一字不落的都翻譯了過來。

聽著他們的對話,楊輔清不禁驚歎道。

“原來就連俄羅斯那樣的洋兄弟都從大明這邊買洋槍,看來買這個洋槍,應該是不錯的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