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書閣)
大明的土地皆官有!
這才是大明崛起的根本!
數萬家農場,億萬畝土地的產出利潤,絕大多數都上繳國庫。
這才是大明的先天優勢——擁有十數億畝土地,無論是南華大平原上的“無主之地”,還是從反叛莊園主那沒收的土地,都變成了國營農場。
華夏的移民在農場裡務工,領取工資,就像是地主家的長工,隻不過這個長工,可以申請一塊20畝左右的“住宅用地”,在農場工作滿二十年後,土地產權就歸屬個人。
作為土地擁有者的官方,每年提取農場利潤的50%,剩下的50%,扣除相應的生產積累後,自然就是農場工人的福利,他們不僅每個月可以領取相應的工資,而且還可以領取小麥等食物。
大明為什麼不差錢?
說白了,就是因為大明帝國本身就世界上最大的地主!
作為一個擁有上億畝土地的大地主,可能差錢嗎?
這個發現,亮瞎了岩倉具視等人的狗眼,在驚愕於大明財政富庶的同時,大久保利通、尹藤博文他們更是激動的大聲呼喊道。
“日本也當如此,日本也當如此,何必土地改正,隻需要把土地收歸國有即可!”
隻要把土地從地主的手裡拿到官府的手中,地利就可以儘歸官方,日本自然也就強國有望了!
剃除了中間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日本怎麼可能不強!
大明實在是日本之楷模、實在是日本值得效彷的榜樣啊!
“不過就是癡心妄想而已!”
木戶允孝冷哼道。
“地主又豈會把土地交給官府!”
“不交,那就用刀子讓他們交!”
大久保利通冷冰冰的說道。
“日本想要強國,就非得行此策不可,億萬地利皆歸於地主,日本什麼時候能像大明一樣,辦起大工廠?不辦工廠,如何能殖產興業,如何能富國強兵!”
盯著車窗外遼闊的大平原,大久保利通的心情可謂是激動到了極點,曾幾何時,他壓根就不知道,日本應該怎麼樣走向強國之道,可是現在有了大明作為樣板。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武士出身的他,堪稱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政治家,曆史上在他出任首相之後,為了推行改革可謂是翻雲覆雨,鐵血無情,不論敵友,擋在他前進道路上的隻能是灰飛煙滅。儘管他最後被刺殺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維新的成功。
而現在,他似乎要下定決心要走的比曆史上更為遙遠,甚至在離開大明的時候,在他的建議下,特意派了幾名學生到“農業學校”學習農場經營與管理學。
畢竟,國營農場實在是太賺錢啊!當然不是賺錢,而是對於國家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隻要把土地收歸於國家,國家就可以在土地上獲取最大的回報。
土地上獲得的財富就可以轉移到工業用於工業建設。然後才有可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
如果不這麼乾的話,日本什麼時候才有可能強大?當然,他顯然忘記了一點。哪怕就是他自己也是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