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大明的維也納分贓會議(第一更,求訂閱)(1 / 2)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呃,現在應該說叫做共同瓜分才對!

不得不說這八個字絕對是外交領域的一大創舉,如果一味的糾纏與爭議,那麼絕對不可能就有一些問題達成共識。

但是如果暫時擱置雙方的爭議,也許就會有新的突破。

當然,最終分歧總還是要解決的。有句話叫做什麼窮則擱置爭議,富則自古以來。

能屈能伸,方才是真丈夫嘛。

當然眼下大家夥也就是把一些大的分歧暫時擱置一下。畢竟大家夥都想在土耳其身上吃到一嘴的肥油。

在接下來的幾天之中,四大帝國的外交大臣們就那樣坐在這間會議室裡他們在那裡對著地圖距離力爭,試圖都為彼此爭奪更多的土地。在他們的筆下,奧斯曼帝國的土地被一次又一次的分割。

這樣的分贓會議在曆史上並不罕見。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本身弱者就是用來瓜分的。

在長時間的談判之中,奧匈帝國如願以償的獲得了巴爾乾大部分地區,包括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及直到阿爾巴尼亞的全部領土,作為妥協的條件,他們同意塞爾維亞完全獨立。與此同時,俄羅斯提出成立大保加利亞王國的要求,也得到認可。

當然,對於俄羅斯而言,他們最重要的回報是什麼呢?就是他們獲得了自由進出地中海的權利——他們不僅得到了君士坦丁堡,而且還得到了小亞細亞北部以及高加索地區。

當然作為盟主的法國的回報也是豐厚的,他們不僅得到巴勒斯坦,敘利亞以及美索布達米亞,而且還得到了紅海沿岸地區。

而奧匈帝國在分贓會議之中,除了得到小亞細亞南部地區也得到了另一個一塊土地——埃及。當然並不僅僅隻是吞並,而是作為奧匈帝國的保護國。

至於大明得到了什麼呢?

從科威特城向南的波斯灣沿岸地區,為了和法國劃分勢力範圍他們直接在阿拉伯半島的中間換了一條從西北往東南的直線。如此以來,雙方就完成了對阿拉伯半島的分割。

而這也是朱大皇帝所要的結果,畢竟那些土地大都是沙漠。雖然荒涼,但是地下卻埋藏著無儘的財富。

當然還有一個更美妙的地方是那裡的人口實在是太過稀少,隻是在漠之中的綠洲裡有一些被貝都因人生活在那裡。

有多少?

少的可憐,可以忽略不計的那種。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讓他們從當地遷移出去。

當然對於大明而言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三國支持大明對非洲地區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伸張”。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大明和他們完成關於非洲的分割。

其實相比於他們大明所得到的回報無疑是最少的,這個時代的世界各國對於非洲壓根兒就沒有任何想法。那片土地既不能作為傾銷的市場——當地居民野蠻且貧窮,也不能成為成熟的資源來源地——除了象牙和黑奴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什麼資源了。而且,當地自然環境惡劣,各種熱帶疾病流行,也限製了歐洲人在當地的殖民活動。

在曆史上也就是因為作為期之秀的德國和法國在非洲的不斷擴張,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才有了“柏林會議”的召開,才會對非洲進行勢力範圍的劃分。,現在對於法國,俄羅斯以及奧匈帝國而言,土耳其才是真正的肥肉。

在會議上他們各取所需,奧匈帝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巴爾乾地區,而俄羅斯都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羅馬帝國故地”。法蘭西得到了他們所需要的聖地。

而大明呢?

當然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並不僅僅隻是波斯灣的石油。而是一個被《維也納條約》捆綁在一起的四國同盟。四國同盟條約是秘密的,但是當他簽署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是什麼秘密條約了。除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附加秘密條約之外,很快《維也納條約》簽署的消息就在歐洲引起了轟動。

一時間歐洲各國無不是驚訝的,麵對著這份前所未有的條約,這個條約公開的核心是什麼呢?

就是其他國家對四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宣戰都意味著對大明,法蘭西,俄羅斯以及奧匈帝國的宣戰。他們將會出於集體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考慮,同時向敵對國宣戰。

這意味著什麼?

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四個帝國結成了一個緊密的同盟。

當然這個最強大是僅次於英國的意思。過去他們的力量遠不如英國,但是當他們的力量捆綁在一起的時候呢?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維也納條約》的簽署,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瓦解了拿破侖戰爭之後的給歐洲帶來和平的維也納體係。

換句話來說,英國人苦心經營了半個世紀的大陸平衡政策,隨著維也納條約的簽訂,徹底破產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