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第910章大明不夠強啊(第二更,求訂閱)
移民船乎?
航母乎?
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藏軍於民了,這一點,大明相比於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著他獨特的優勢。
為什麼獨特?
因為大明的許多行業都需要接受帝國官方的統製。
所謂的“統製”並不是“統治”,其實就是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乾預或管製生產、流通、分配等各個環節和經濟各個部門。
從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綜合不同產業進行產業規劃,到政府的扶持與鼓勵,說白了就是“有計劃的國家資本主義”。而這也是大明工業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在過去的十年裡,從公司的“產業政策廳”製定的“公司總體發展規化”到“帝國經濟統製委員會”製定實施的“一五計劃”以及正在實施的“二五”計劃,大明的工商實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按照帝國經濟統製委員會的計劃,在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後,大明就會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造船業作為支柱型重工業,它的產業自然需要接受統製,從船型到其基本參數,都是根據海軍部、運輸部等有關部門的建議,由委員會統製實施,就像從去年起,委員會要求所有的在建商船必須改用油煤兩用鍋爐一樣,為的就是減少煤炭使用,以保障燃料安全。
畢竟,大明少煤而多油。
平時經濟統製委員會的工作非常繁忙,而在戰爭爆發之後,委員會的工作就更加繁忙了,幾乎每天,委員會那棟九層高的大廈裡,都是燈火通明到黎明。
儘管天色已經微亮,但是在經統委大廈仍然有許多辦公室亮著燈。
“所有的工廠,包括作坊,都必須要納入統製!”
襯衫的衣袖隨意的摟到手肘處,尹平安扶了一下眼睛,有點激動的說道。
“在大明有6251家從事金屬加工的私人作坊,他們擁有4.75萬台各種金屬加工機床設備,機器數量幾乎三倍於南華兵工廠,科長,我認為,必須要把他們納入統製範圍,通過統製,把他們納入帝國軍需生產的範圍,嗯……”
想了想,尹平安的說道。
“這就是動員,帝國動員並不僅僅隻是人力上、物力上的動員,同樣也包括帝國所有生產企業、生產供應商的全部動員!”
自從宣戰之後,大明的所有工廠都轉入了戰時體製,而經統委當然也要配合戰時體製的實施,開始他們的工作,身為機械產業科的公務員,尹平安很清楚,現在大明的問題。
“一邊是急劇增加的定單,一邊是產量的根不上,如果要動員,就必須要動員所有的有生產能力的企業,那怕是隻有一台機器的小作坊。我認為,如果動員這些作坊,讓其加入統一生產,我們的武器供應至少可以增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