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如果從空中朝著地麵上看去,可以看到地麵上到處都是卡車。
從馬托格羅索高原直到烏拉圭北部的草原,到處都是汽車,至少有數萬輛卡車,滿載著士兵以及物資,或者拖曳著大炮,在這片廣闊的大地上行駛著。
汽車!
兩年前,隨著第一條汽車生產線的投入使用,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
原本高昂的汽車直線型下降,與此同時產量不斷上升,去年解放卡車的產量突破了3.5萬輛!
以1876年的水平來看,這絕對是一個奇跡。
而軍隊則成為了汽車最大的用戶,其實,相比於民間,軍隊一直都是汽車最重要的支持者。
原因無他,便宜!
甚至就是在第一批解放卡車下線的時候,儘管其價格高達2800元一輛,但是軍隊仍然極其大方的包攬了80%以上的定單。可即使是如此,軍隊仍然覺得它是廉價且便宜的。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汽車確實比馬便宜,表麵上看起來,一匹挽馬的價格不過區區二十元左右,可問題是養馬貴啊!
與汽車不動,就沒有多少成本不同,馬即使是放在馬房裡不聞不問,也要吃掉大量的乾草、飼料鹽磚,不僅如此,馬還需要人專門坐地侍侯。按照軍隊製定的標準,一匹馬一年的養育成本高達500元!
而相比於“嬌氣”的軍馬,汽車堪稱是“廉價的鐵馬”,彆看起來貴,可是用起來便宜啊,汽車不開就隻需要基本維護,即便是開車,也就是消耗一些廉價的汽油,兩塊錢一噸的汽油,足夠一輛卡車開上三四千公裡,期間隻需要更換幾個零件而已,成本……幾元而已。
而換成軍馬的話,三四千公裡消耗的馬糧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稍有不慎,馬會受傷,會死亡,然後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
而鐵馬呢?
有油、有零配件就行!
於是乎使用成本低到“發指”的鐵馬就成了軍隊的最愛,在對巴西宣戰之後,軍方直接下發了十萬輛汽車的定單,這幾乎相當於千裡馬汽車公司年產量的三倍。
儘管的訂單上的十萬輛汽車距離完成還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在戰爭爆發後,靠著戰前積累下的6萬輛卡車,大明軍方居然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摩托化……不,應該叫機動化。
在接到進軍命令後,近三十萬明軍就從三個方向,向巴西挺進,一時間,大地上儘是一片車輪滾滾。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機動化進軍,三十萬大軍或是搭載汽車,或是步行,以過去難以想象的速度,行進著。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上卡車,但是對於搜索尖兵來說,他們的汽車還是能夠保證的。
頭戴著鋼盔,坐在敞篷卡車副駕駛位上的李浩東,不時的朝著左右看去,汽車在沒膝深的牧草裡留些一道車轍,儘管草原上沒有路,但是……車壓多了,也就成了路,步槍隨意的話腿間,他的一隻手扶著扶手,一隻手拿著從附近果園裡摘來的果子往嘴裡送著。
車隊在草原上行駛的時候,偶爾能看到草原上低矮的木房,那是巴西從的房子,他知道那些巴西人肯定正在從路邊的房子裡看著他們。
將他們看做是征服者。
沒錯,他們確實是一群征服者。還沒有聽到一聲槍響這個地區的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巴西人的抵抗,是極其微弱的,因為明軍的行進速度,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他們還沒來得急反應過來就發現自己有陷入包圍的危險,於是許多邊境的部隊都在撤退。
突然,李浩東聽到了笑聲,是駕駛員趙東在那裡笑著。
“東子,什麼事情那麼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