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第一更,求訂閱)(1 / 2)

1881年的這個正月,華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對大多數大明人來說,是影響不大的,然而對於另一部分儘管普通、但是心懷天下的大明人來說,華夏的劇變滿清的滅亡無疑是令人歡欣鼓舞的。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許多誌在華夏的大明誌士加入了“興漢會”,甚至去年李徐州起兵反清,也是“興漢會”的青年軍官“促成”的,那些大明誌士與留學生攜手們一手對反清事業作出了貢獻。

在滿清覆滅的消息傳到大明,在大明各地引起激烈反響的同時,大明官方的反應似乎非常平靜,似乎一切都很正常,是很正常,因為對於這一天,帝國高層早就有了準備,甚至在“徐州兵諫”時,帝國領事還曾警告各國不得乾涉。

總之一句話,對於這一天,帝國高層不僅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是期待已久。

“根據李徐州的請求,我們計劃向其提供7000萬元的貸款,以用於新政府成立前後的各項支出,其中1000萬元用於賑濟難民……”

在左宗堂作彙報時,朱大皇帝隻是微微點著頭,這些貸款也好,援助也罷,早在去年歲末就已經決定了,畢竟,支持華夏是大明當仁不讓的義務。

“這些就不用重複了,朕已經知道了,除此之外,朕以為還應該加大教育方麵的資助,於朕看來,相比於槍炮,華夏更需要最大量的學校,最大量的教育,讓華夏教育基金和他們協商一下,在每個縣資助一所學校,派遣老師,提供教材,教育興,則華夏興,想要強國,就非得強教育!”

華夏教育基金會是八年前,朱大皇帝授意創辦的基金會,旨在對華夏故土以及南洋進行教育援助,在過去的八年之中,基金會在各地創辦了超過兩千所中小學,一直以來限製援助規模的從來不是資金,而是滿清當局的壓製。

現在沒有了滿清,自然要加大援助力度了,畢竟,在朱大皇帝的計劃之中,未來的華夏也是那場世界大戰的參與者。

“臣明白。”

左宗堂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陛下,駐徐州領事發回的電報稱,在興漢軍攻克京師後,京師李少荃已經決定定都徐州了!”

“哦!定都徐州!”

這個消息倒是讓朱大皇帝詫異了一小會,然後說道。

“這個李徐州啊,可真不愧是李徐州,居然以徐州為國都……當真是不負他徐州之名啊!”

“陛下,以徐州為國都,怕也是不得已,京師雖好,可京師一百六十餘萬治民,旗人120餘萬,於那些旗人李氏有奪天下之仇,有那些人在,李氏豈能睡得踏實?而南京現在又是天國的國都,西安地處偏遠,且陝西自唐末以來就日益貧瘠,相比之下,徐州才是最適合其建都之地,一來李氏於當地經營十餘年,二來當地工商業興盛,三又臨近港,距離海州不過區區四百裡,以徐州為都,也是情理之中。”

雖然左宗堂的分析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在點頭讚同之餘,朱大皇帝又說道。

“以臣看來,恐怕事情並沒有表麵上看來這麼簡單啊。”

陛下的話聲剛落,王有齡就跟著說道。

“是啊,左相隻看到徐州適合定都,卻沒看到他李少荃的虎狼之心,徐州,距離淮安不過區區百餘裡,往南就是天國的地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將目光投向陛下,王有齡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