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了!”
朱大皇帝既沒有反對,也沒有表示讚同,諸葛均口中的計劃是一個醞釀多年的計劃——“紅色計劃”,大明這邊一直沒有忘記華夏,華夏人又怎麼可能忘記自己的根呢?
明太祖開國的年號洪武,洪與紅同音,紅與朱同色,寓的明朝國姓的意思。所謂的“紅色計劃”,既有恢複河山,驅逐韃虜的意思,同樣也有朱家在華夏的統治的意思。
這個計劃並不是中樞提出的,而是民間團體——涉及到許多青年人,他們渴望著恢複華夏河山驅逐韃虜,但是就大明官方層麵上來說,為了避免錯過最後一波殖民地瓜分機緣,朱大皇帝把目光放在了海外,這也導致“紅色計劃”一直都隻停留在民間層麵。
】
不過這個民間層麵的“層次”不低,涉及到許多高層官員或者高層官員的子女。即使是在帝國全力實施海外擴張的時候,他們也在穩步推進著這一計劃。
現在計劃推行到那一步?
朱大皇帝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已經選好了帝國皇位的候選人,就是七皇子。
“眼下於帝國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海外,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至於華夏,任誰都奪不走,無論華夏未來如何,最後總歸都是華夏人的華夏。”
至於那江山姓不姓朱,朱大皇帝壓根就不在乎啊!隻要是華夏人的就好,當然,能成為像“五眼同盟”那樣親密無間的盟友關係,則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不能……那就用一體化來結成緊密同盟吧!
說話之餘,朱大皇帝岔開了話題。
“我們和布爾共和國之間的邦交進展如何?”
他之所以會提到“布爾共和國”是因為,那裡是絆倒大英帝國的第一塊絆腳石,在朱大皇帝的計劃之中,既然是絆腳石,那肯定是要加以利用的。
19世紀30—50年代,部分不滿英國統治的布爾人離開了開普敦殖民地,在南非的內陸地區相繼建立了納塔爾共和國、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這三個國家統稱為布爾共和國。這三個共和國也先後得到了英國的承認。
“陛下,雖然布爾共和國得到英國人的承認,但是他們卻拒絕共和國與其它國家開展外交聯係,根據我們駐倫敦大使的彙報,英國認為他們對三國享有不容爭議的保護權,基於這一理由,他們認為我們與三國建交,會對英國的利益造成損失,所以,倫敦外交部希望我們充分考慮他們的態度,陛下。”
“充分考慮他們的態度……”
朱大皇帝的眉頭微挑,冷冷一笑,然後說道,
“他們的態度是什麼?就是想要阻止我們和布爾共和國建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