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明?
人類文明是如何進步的?
前者很難給出標準的解釋,但是後者卻很容易回答——人類文明的進步基於交流。
正像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促成了華夏文明與歐羅巴文明。而與其它文明沒有任何交流的瑪雅文明與印加文明,當然還包括波西米尼亞文明,直到與現代文明接觸仍然停留在石器時代。
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交流是進步的基本前提。
麵對迥異的文明,一個文明是否能夠以開放的胸懷去學習,直接決定了這個文明的未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文明直到二十一世紀還什麼什麼胡巴的原因。
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一個文明像一隻沒有裝滿水的陶罐貪婪地吸收著來自各方的給養,那麼他的未來自然是不可限量。如果一個文明,給它設立一個邊界,那就是再怎麼精致、華麗的瓷罐,在它已經被裝得滿滿的了倒進去的水總是會不停的溢出來,它的未來自然也就會有很多局限性。
想讓罐子不停的裝下新水辦法不外乎兩條。一是把罐子裡的陳水倒掉一部分再注入新水;二則是換一個更大的罐子來裝水。前者是治標後者是治本。
文明想要發展,就必須要不斷的裝入新的內容,注入新鮮的血液。
作為統治者的朱大皇帝當然是希望大明這隻罐子越大越好,但是,決定罐子容積的卻不是統治者的意誌而是“人心”。
統治者或者可以運用手中的權利打破罐子,卻無法保證之後的新罐子就會比舊罐子大,或許統治者可以在陶罐外增加一層華麗的瓷釉,但是卻不一定能改變它的邊界。
惟有懷有一顆虛懷若穀的心才能接受其他文明的精華。可人心的微妙又豈是權利可以輕易左右的。
不過,還好,立國於新大陸的大明……是一個沒有曆史負擔的國家。
它的第一代移民,受教育的人並不多,畢竟,在太平軍的攻城後,第一波被殺的就是讀書人。
來到新大陸的移民,大抵上就是普通人而已。
華夏厚重的五千年曆史所積澱的陣規陋俗,那些傳統的理念、教條、準則以及束縛,在這生存的麵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而與此同時,為了生存,早在南華時代,就開始大量引進歐洲的智力資源——也就是近現代科技文明。
文明的衝擊或許給移民們帶來了衝擊,但麵對這樣的衝擊,沒有了保守的束縛,沒有了厚重曆史的約束,西洋近現代工業文明在這片土地上迅速與華夏文明完成了融合。
而且一直以來,帝國都是以一種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引進著歐美的智力資源。
有一個最簡單的數字可以證明這,僅僅是生活在大明的歐美各國專家學者現在就已經超過五萬人,他們不是在大學或者高等學校裡執教的老師教授,就是廠礦裡的工程師。
為了能夠“割韭菜”大明對引進這些人才是不計成本的投入!
這些人是“韭菜”嗎?
不,他們是文明的種子,他們的到來豐富了帝國文明的內涵。
帝國的領土是有邊界的,帝國的文明是沒有邊界的,在這裡無論他是華夏人,還是歐洲人,隻要他擁有才能,就必定能夠獲得成功。
在盛德十六年,全大明名聲最響亮的科學家並不是某位華裔科學家,而是特斯拉,他是歸化民。
憑借著發明無線電廣播以及收音機,而名聲大噪。
“無線電廣播,毫無疑問,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使用電波運載來的聲音,通過電子機械可傳播至少數千裡之外……”
在收音機第一次於公開場合展示之後,在所有人都為之震驚,在人們驚訝於電波可以運載聲音的時候,作為一個發明家的特斯拉,終於又一次站到皇帝的麵前,上一次,還是他獲得青年學者獎的時候。
在特斯拉懷揣著敬畏的心走進皇宮後,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和他討論的更多的是與他的發明有關的話題。
“……目前,每台收音機的成本價大概是180元左右,市場售價在250元左右,不過根據公司的估算,在年產銷量達到一萬台後,成本可以下降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