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這邊在劉據耳邊一說,劉據這個年紀,這樣的身份,自然很難理解衛子夫的行為,他隻會覺得,我已經是太子了,母後你這般著急,又意欲何為呢?想想看當年的劉榮,明知道自個的母親栗姬就是個蠢人,但是,最終也隻能看著栗姬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可以說,劉榮的太子之位其實有大半是栗姬作沒的。當然,劉榮自個本身素質並沒有強到讓孝景皇帝忽略栗姬的地步也是一個原因,要不然,對於皇家來說,殺母存子很難嗎?劉據做了這幾年的太子,穀梁派為了防止劉據與扶蘇一樣迂腐,因此,穀梁派私底下跟劉據說了不少前頭幾個太子的事情。惠帝也就罷了,這簡直是不可複製的,畢竟,呂後儘管在如今大漢的政壇上被人諱莫如深,幾乎不再被提起,但是,真正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呂後當年的諸多政策,才真正穩定了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漢,讓大漢得以修生養息。但是呂後是什麼人,他們家往上追溯,那是齊國薑氏的後裔,他們的先祖是薑尚,家裡養出來的幾個孩子,就算不是生逢亂世,也會有一定的作為。而衛子夫呢,她能有多少見識?所以,穀梁跟劉據說的主要就是扶蘇和劉榮。如今劉據就覺得若是讓自家母後再這麼下去,那說不定自己就是下一個劉榮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劉據就坐不住了。
“你說什麼?”衛子夫聽到劉據對自己說什麼安享皇後尊榮之類的話,整個人簡直不會了,我到底是為了誰啊,結果到了這邊,你還覺得我連累了你,我拖了你的後腿?
“行了,太子,你回去吧!”衛子夫隻覺無話可說,有些心灰意冷。
劉據頓時有些無措,他一直是被偏愛的對象,何曾見過衛子夫這般模樣,頓時有些傻了,他猶豫了一下:“那母後,兒子就告退了!”
看著劉據走了,衛子夫已經維持不住跪坐的姿態,她幾乎是癱軟在一邊,神情變得茫然起來。
自從發現衛子夫私底下有不少小動作之後,劉徹就開始關注起椒房殿的情況來,劉據來了一趟,很快就走了,他們母子之間的對話很快就被送到了劉徹麵前,劉徹聽著下麵人繪聲繪色地複述了衛子夫劉據母子的話,臉上神情一下子變得玩味起來,倒不是為了衛子夫,而是劉據,他嗤笑一聲,問道:“朕這個兒子,是不是被人教傻了?”
下麵的人一聲不敢吭,劉徹可以這麼說,他們可不能說,畢竟,劉據終歸是儲君太子,他們這些做奴婢的,哪裡敢冒犯!
劉徹琢磨了片刻,吩咐道:“去,看看太子跟哪些先生走得比較近?太子平時的功課,找人偷偷抄錄一些,回頭朕看一看!”
劉據在劉徹那裡偽裝得非常好,很少會表露出自己傾向於穀梁,劉徹也不是很在意劉據看重什麼學說,說白了,做皇帝的,學說這種東西,就得看什麼有用。像是大漢初年,那會兒就是黃老當道,難道是因為那會兒的執政者都傾向黃老嗎?根本不是,實在是因為那會兒因為連年戰亂,民生凋敝,不采用黃老修生養息,那大漢也是吃棗藥丸!因此,那時候是黃老為主,法家為輔。但是到了孝景皇帝的時候,孝景皇帝就已經開始提拔儒家出身的官員了,因為那時候經濟已經開始繁榮,黃老之道就顯得不合時宜。到了劉徹登基,他一心要征討匈奴,而黃老呢,卻希望能夠保持原狀。相比較起來,儒家,或者是公羊家的大複仇理念就很好地滿足了劉徹的需求。
但是,劉徹的想法是,學說要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學說所捆綁。像是劉據,很顯然已經走在了這條道路上,這就讓劉徹感覺不滿起來。
“去吧,將太子身邊那幾位博士換掉!”劉徹對劉據還是抱有一定希望的,所以也沒有聽之任之,讓劉據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因此,他乾脆利索地就將幾個穀梁博士給換了,他也沒換成公羊,畢竟,如今他對公羊也不滿,因此,他乾脆換上了法家。在劉徹看來,不管是哪個皇帝上台,法家都是必要的,法家一切惟上,總之,皇帝想要乾什麼,他們就會怎麼辦,即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很好用,回頭想要安撫人心,也可以直接解決掉,所以,在劉徹看來,法家應該能夠讓劉據滿意。
事實證明,劉徹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哪怕法家如今披上了儒家的皮,但是劉據如今更相信禮的約束能力,認為靠著所謂的禮,就能夠讓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意。而法家的嚴刑峻法,實在是太過苛刻。當初秦國之所以被稱為暴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秦法太過嚴酷,而且深入百姓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前秦國隻限於關中之地的時候還好,等到秦國一統六國之後,六國那些百姓可沒經曆過這樣嚴酷的秦法,甚至,以前秦法的冷酷對應的是軍功田爵製度的興盛,大家都有個盼頭,但是七國一統,其他國家的百姓可沒這個盼頭。當然,劉據是想不到這麼多的,他隻覺得秦法嚴酷,就是法家的過錯,像是如今,自家父皇任用酷吏,同樣不是什麼仁君所為。因此,幾個披著儒皮,骨子裡還是法家那一套的博士過來之後,不過是幾天的時間,就讓劉據產生了反感。畢竟,對方動不動就是依照《漢律》,如何如何,劉據能適應得了才怪,但是,他又沒有這個勇氣去反對劉徹,隻得捏著鼻子忍著這幾個法家博士,心裡頭更懷念之前那幾位先生了。
好在作為太子,身邊就算是有編製的位置都被占全了,但是還有一些沒有固定編製的位置呢,就像是皇帝身邊的侍中,這一直就是不限額的,太子宮中的郎官也是一樣。劉據乾脆就以招募郎官的名義,將那幾個穀梁派的學子招募進了太子宮。
劉徹知道之後,第一想法就是,這個兒子廢了!不過,他琢磨著還得給劉據機會,畢竟穀梁其實也是有閃光點的,人家明麵上是很尊崇君權的。
劉徹即便對劉據失望,暫時卻也沒有廢太子的想法,畢竟,現在他幾個兒子都不算大,暫時劉徹也找不出什麼好的人選,何況衛青還活著呢,劉徹真不打算因為廢太子的事情跟衛青離心,導致軍方出現問題。另外就是,劉徹也想要看看情況,劉徹之前跟衛青說的話也不是假的,他這一代人將匈奴滅掉,之後的皇帝儘可以休養生息,以緩解連年戰亂帶來的傷害。所以,劉據崇信穀梁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穀梁終歸是主和的,他們崇尚教化,而不是戰爭。就像是當年始皇帝之後,扶蘇上位,手段相對柔和的他就算是不能鎮壓六國的叛亂,但是起碼能夠保證秦國在關中的基本盤。而不像是胡亥一樣,什麼也不懂,由著趙高各種折騰,原本六國餘孽就暗潮洶湧,不過是因為始皇帝活著,大家沒那個勇氣而已。結果始皇帝死了,趙高排斥異己,以至於秦國內部都出了問題,這才叫六國餘孽抓住了這個機會。劉徹雖說不覺得自己會讓天下落得秦末那個地步,但是這些年連年征戰,其實除了既得利益者,但是民間已經出現了厭戰的情緒,所以,下一任是個主和的皇帝並不是什麼壞事。
所以劉徹打算再等幾年,看看劉據的本事,起碼劉據要知道將學派當工具,而不是真的相信這些東西。
劉徹的想法並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也導致了許多人在暗中輾轉反側,像是宮中,王夫人就非常心動,除了劉據之外,就屬劉閎年紀最大了。另外,封國裡,劉旦同樣開始蠢蠢欲動,他在宮中的時候還是比較受寵的,如今在封國,也乾得不錯,手底下也有了一批人才。燕國不是什麼好地方,雖說這裡不像是以前,就是直麵匈奴的前線,但是,依舊屬於相對苦寒的地段,比起在燕國做一個沒有太多權利的諸侯王,自然是做太子,做皇帝比較好!所以,他琢磨了一下,想著也該到了諸侯王進京朝貢的時候了,便打算回京看看情況。
劉徹在接到幾個兒子的書信之後,便在朝堂上表示,要召諸侯王進京,頓時,長安城中一下子變得熱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