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把孩子送到宮裡去讀書, 那就必然要有所準備, 一來是宮裡的安排,二來也是要讓弘晶做足準備,這孩子在府裡活泛慣了, 住到宮裡去恐怕不適應那裡的規矩。
再者, 弘晶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離開過額娘,突然搬到宮裡去住, 十天才能回來一次呢, 小孩子難免會想家, 一想到兒子到時候可憐巴巴的模樣,毓秀就已經覺得心疼的不得了了。
她也沒指望自家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 自然也就不想這孩子從小受這麼大的罪, 胤祺在上書房讀過書,那裡麵的規矩有多嚴苛,她也是知道的, 淩晨五點鐘開始上課,但是四點鐘的時候就要到上書房複習前天的功課了。
夏天雖然天氣熱,但是皇子讀書的時候是不允許用扇子驅暑的, 而且每學一個字, 就要寫一百遍遍,每學一篇文章就要朗誦一百二十遍, 聽著就讓毓秀這個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不寒而栗。
剛開始隻是學習漢文經典,12歲之後就要學習滿文,14歲之後開始學習騎馬射箭, 除此之外還要學習拳法、鳥槍、刀劍、火器,總之課程的科目繁雜的很,確實是衝著全麵發展的方向去的,也是這個時代的精英教育。
不得不說,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教育出來的孩子確實夠出色,不然的話,康熙年間的奪嫡鬥爭也不會這麼激烈。
弘晶今年隻有五歲,去上書房讀書還不需要學習騎馬射箭,大部分的課程還是識字、寫字、學習漢文經典。
眾多皇孫裡年齡最大的就是太子爺的二阿哥弘皙,不過現在也隻有十歲而已,剩下的皇孫一個比一個小,年紀最小的是七貝勒府的弘暻,今年才四歲。
不光是毓秀和胤祺對自家孩子不放心,這些皇子阿哥和福晉們誰都不放心自家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府裡頭的小霸王,說句不太恰當的話,在府裡頭幾乎是要星星有星星,要月亮有月亮,這猛不丁去了宮裡,地位可就不像在府中那麼超然了。
毓秀同七福晉關係相當好,跟三福晉和四福晉的關係也不錯,她們的孩子雖然沒有同歲的,但平時也有往來,既然四家的孩子都要去宮裡,乾脆在入宮之前就放到一塊教育,進了宮之後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上書房自然有著全大清最好的師傅,不過這師傅是用來傳道授業解惑的,不是用來教規矩的,臨進宮之前,那些小阿哥們要學的就是規矩,什麼時候該行什麼禮,該做什麼事,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這些都是要一一點出來的。
彆看他們每年都去宮裡參加宮宴,每個月還要進宮請安,但那才多久的時間,而且都有阿瑪或者額娘帶著,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宮裡頭住十天,才能回家呆一天,不把規矩學好了怎麼成。
要說她們幾家最講規矩的應該是四貝勒府了,不管是四貝勒,還是四福晉,都是出了名的重規矩,所以幾個人商量著,最終決定教幾個孩子規矩這事兒,還是放在四貝勒府進行。
當然,具體的事情不是交給四福晉,而是交給四貝勒負責,作為在上書房讀了那麼多年書的皇阿哥,四貝勒比四福晉更適合做這件事情。
自己兒子能被未來的雍正帝教導,哪怕隻有幾天的功夫,毓秀也覺得榮幸的很。
要不是弘晶不久後就要進宮讀書了,她都想直接給兒子收拾行李,去四貝勒府住一段時間。
不過打發弘晶去了四貝勒府之後,毓秀也沒有閒著,弘晶的幾個哈哈珠子也是需要教規矩的,隻不過他們要學的規矩跟皇孫們不一樣,而且按照身份也不適合四貝勒親自教導。
毓秀直接讓胤祺安排了人在自家府上教育,千萬彆自家孩子教好了,帶進去的哈哈珠子反倒惹了禍。
除此之外,毓秀還特意去了一次翊坤宮,雖然知道額娘一定會提前做安排的,但她也是做額娘的人,不親自過去說一說,這心裡頭實在是放心不下。
毓秀一直都是翊坤宮的常客,而且每次來基本上都不空著手,不是拿一些小點心進宮,就是拿自製的茶葉、青梅乾,甚至是臘八蒜,反正都是一些簡單的吃食,裡麵或多或少的都加了一些靈泉水。
對自家婆婆,毓秀向來都大方的很,嫡親的額娘那裡用的靈泉水都不如婆婆這邊多。
宜妃也不嫌這些吃食簡單粗糙,相反喜歡的很,不過每次都不會用很多,作為一個要保持優雅身段的宮妃,再好的東西,她也不會貪嘴,德妃發福的體態就是她的前車之鑒。
當然她也知道,德妃之所以會發福,完全是因為人家走的是解語花的路子,皇上喜歡吃什麼,永和宮裡就上什麼,重油重鹽重葷,除非是二八年華的小姑娘,不然的話,換做誰都會發福的。
宜妃實在是不能夠理解她這位老對頭的想法,都年紀一大把的人了,何必再去爭恩寵,比起失寵,她其實更害怕容顏老去,頭些年的時候,眼角多一道細紋,她都能悶悶不樂好幾天。
不過可能是這幾年生活順遂了,心情也好了,身體也跟著康健了,比起同齡的德妃,光看麵容和體態的話,她真的是要年輕上十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