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在很多誌怪中都被點出來過,喜陰,最容易吸引鬼魂之類,古代,槐樹被認為代表“祿”,槐乃木中之鬼。
華夏舊年代村落其實很少種隗樹,何況這麼一大片槐樹林,似乎種了不少年。
“槐樹可是一種不錯的樹,花為淡黃色,可烹調食用,也可作中藥或染料,莢果俗稱“槐米”,是一種中藥,卻被視為不祥,封建社會真迷信,這種糟粕我們早該去除。”
禮強給兩個學生科普知識。
申道長、王菊、白鵬輝都想嗬嗬他一臉,他們的三觀早在見到柳佳林時,消失得一乾二淨,建立起了新的玄學體係。
更何況申道長昨天淩晨才去閻羅殿轉悠了一圈,見到陰差和地獄。
這槐樹林和娘娘村怕是真有問題。
武思毅打了個電話快速彙報此事:“我們看見了一片槐樹林,初步一看有超過50棵以上的槐樹,它們樹年齡非常大。”
他們才不會像靈異電視劇一樣,查探完了才彙報,一批一批壯烈犧牲,隻有豬腳和他的團隊能生存下來,甚至有的全滅。
這種未知探索,在能夠與外界聯係的時候,當然是隨時彙報。
禮強和他的助手很是不解:……這個有彙報真的有必要嗎?不過就是一片槐樹林而已,我們不是來考古的嗎?莫非還有田野調查?
不解。
**
槐樹林真的很暗。
當中有一條小路,穿過小路,可以見到兩棟古舊的房屋,它們並排這的,這裡就是娘娘村。
與泰安鎮的繁華熱鬨不一樣,這裡無太過近現代的建築,比如新建的農村小彆墅、某某旅遊山莊、某某旅社。
村裡一半以上的房子都很破舊。
有的看上去搖搖晃晃似快倒塌,這裡有土屋有木屋,甚至還有稻草房,很多都廢棄,裡麵沒有人居住,門窗都是脫落的。
非常破舊。
禮強他們隻感歎政府辦事有些不公平,同時青城山生活差距真有些大,這個村村民腦子不夠靈活,在旅景點過成這個樣。
武思毅他們有著不同的視角,怎麼看,都覺得這個娘娘廟都不正常。
連村口太師椅上坐著乘涼的白發蒼蒼老大爺和他腳下的黃色土狗,似乎都不正常。
想得越多,顧慮越多。
禮強沒有這種顧慮,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川口音的聲調拔高:“老爺爺,坐這兒曬太陽舒服塞,你吃飯了沒?”
“吃了,早吃了。”老大爺很正常地回答,笑眯眯回,“你們在這兒乾哈子喲?是不是走錯了?泰安鎮在前頭,走半個小時就到了。”
“沒走錯,沒有錯,我們來看哈兒東西,你曉得娘娘村村長住哪兒不?”
“往裡頭走,壩壩沒有牆圍到的就是。”
禮強和村民非常聊得來,很快知道村長的消息,以為武思毅他們不懂川蜀話,又回過頭用普通話翻譯了一遍。
“嗯。”
莫非真的他們想多了?!
武思毅謝過和善的老大爺,和小隊往村長家的方向走去。
和很多貧窮村落一樣,這個村子留下來多是老人和小孩,女人也有一些,但總人數都不多,應該有很多戶人家搬走了。
似乎又是很正常的村子。
**
村長是個三十多歲的壯漢,也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壯年男性,他解釋了村裡房子空蕩蕩的原因,至於貧窮,還真不至於。
隻不過村裡老人們習慣了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固守著老一輩傳下來的風俗和禁忌,也不願離開家鄉。
為何不來開發這裡,那是九十年代村民因開發鬨過矛盾,鬨死了人,所以山路到現在都沒有修到娘娘村,還是過去小路。
“這樣啊!”
民俗學家王菊問了一些風俗禁忌的事,很多都很常見,和西南漢族區彆不大,村民們都保留著祠堂這個在西南地區很少見了。
唯有一點很特殊。
關於娘娘村的來曆各種各樣都有,有說第一任祖宗的媳婦羽化成仙,有說祖宗被一個貌美如花的仙女救了性命,給予紀念,有說村民們都是仙女的後裔……真是五花八門。
不管怎樣,故事中都有一個漂亮漂亮的仙女。
村民們,尤其是老一輩的村民,對這個仙女非常的尊敬和感激。
申道長他們把這個記錄下來,武思毅把這些事情都全部上報領導。
莫名其妙的禮強和兩個助手懵圈。
禮強偷偷問關係比較好的老朋友:“我們真的不是來搞民俗田野調查的?”
王菊嚴肅地搖一搖頭“,糟老頭子,彆問那麼多!”
禮強:……我問的真的很多嗎?
申道長、王菊、白鵬輝、武思毅、士兵們點點頭,意思“對!很多!”。
倆徒弟助手選擇自閉。
**
一翻交談後,村長領著所有人爬娘娘村的後山,他們需順著一條山溪小路走,一步一步登山直上,半個多小時之後,總算抵達目的地。
真的有一個雜草叢生的山坡。
申道長率先環視了一下四周:“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坐北朝南,背山麵水,有居高臨下之勢,的確是非常不錯的墓葬之地。”
一般風水極佳的墓穴,都在山勢連綿曲折、樹木繁茂、水草豐美的地方建造,山勢連綿曲折寓意子孫生生不息延綿不絕,與水相伴寓意祖先的福氣潤澤後代。
山背為**麵為陽,所以背山麵水。
禮強終於忍不住出聲:“武隊長,白教授,王教授,我們考古和這個道士有什麼關係,不會也學著他們點穴?”
話音未落。
武思毅他們已經從行禮包中拿出了各種祭品,鮮果香燭白酒米飯都有,最正中的是一個青銅銘文鼎,造型古樸。
“造身高達93.1厘米,口徑達75.6厘米,體重達201.5千克,內壁鑄著2段銘文,一共28行,共計290字,名叫西周大克鼎,是一件無價之寶,藏於上海博物館@……”
以上是禮強背誦的數據,這個是他老師親手出土的一件寶物,“我們是來保護文物的,不是來埋葬文物的吧?”
此人已瘋。
作者有話要說: 葉璐:名可名,非常名!!
ps:文中@內容有借用一部分青城山資料和民俗資料和古董資料^O^
**
感激“穎寶兒”,“淺水的魚”,“從頭來過”,“吃好多果果”,“許澤清”,“大舒”,“咕咕噠”灌溉的營養液,摟緊啾啾啾,筆芯筆芯。
謝謝所有支持小璐的仙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