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絕世猛將(1 / 2)

看完從晚唐到五代十國的亂象,秦始皇贏政以及一眾大漢天子都表示大開眼界。

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天子之位至高無上,不是一般人敢想的。就連陳勝吳廣起義,喊的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高目標不過是諸侯王。韓信為高祖劉邦征戰天下,也未有當天子的想法,心中所願同樣是得為諸侯王便足矣——效命於天子,以軍功封侯拜相,便是武將們的最高理想。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如是而已。

然而這五代十國的亂世,卻使得君臣之間的一切道義都被擊碎,隻有赤裸裸的"弱肉強食",“兵強馬壯者為天子”,於是驕兵悍將自行其是,君臣猜忌上下離心。

水鏡中呈現的這些“武力奪權”,簡單粗暴的改朝換代,讓一群皇帝直呼生草。

“可不能讓自家的XX也跟著學壞了!”

秦皇漢武乃至唐宗,不約而同如此想。

————至於XX姓甚名誰,就看這幾人心中第一個浮現的心腹愛將是誰人了。

與此同時,無數平行時空,曆朝曆代的皇帝,下意識將目光投向自家手握兵權的大將,君王本能的疑心隱隱浮動起來。

明君賢主尚且能將這不合時宜的猜疑自行拋去,某些本就提防武將的昏君卻是如坐針氈,總覺得屁股下的皇位燙得很。

宋高宗趙構火急火燎地催促起來:“不是說了讓嶽飛收兵回朝嗎?快快發金牌!”

對金稱臣算什麼?萬一讓嶽飛勢力坐大,學習太·祖來一出陳橋兵變可怎麼辦!將大軍長久交於一人手中,他簡直不能安枕!

而周世宗郭榮,心中又是另一番滋味。

得知自己未來的死因是“病逝”後,他第一個念頭就是廣招天下名醫,從現在開始日常問診,注意身體健康。

大臣們卻有不同意見,他們覺得天子會病逝說不定是因為一直禦駕親征積累了傷病和疲勞。恰逢郭榮準備親征準南,於是忠心之臣連忙勸諫起來:“陛下身係社稷安危,禦駕親征之事,臣請陛下三思!”

郭榮也有些顧慮,但旋即他就下定決心,力排眾議:"親征準南勢在必行,若天命不在朕,龜縮於後宮也難逃一劫。”

倘若這是太平年代,他當然可以穩坐後方任由大將們四處出征,但

在這個亂世,不禦駕親征而是將軍權交到大將手中,便等同於將自身的性命安危也交托給了彆人。如此一來,就算安坐皇宮又有何用?後晉天子石重貴的下場就是郭榮的前車之鑒。

至於說乾脆不征準南不打南唐,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這卻非他所願!

————既想一統天下,豈能不冒風險?

後梁後梁後晉後漢的傾覆都在眼前,後周被篡其實並不出乎郭榮所料,一旦他不在,隻剩下一對孤兒寡母,即便沒有趙匡胤,也會有另外的人出手奪取後周江山。

因此,郭榮對趙匡胤雖有惱恨,卻沒有一般人以為的那麼高,唯一擔心的是自家妻兒的下場。他默默望著高懸的水鏡,眼角餘光落在被嚴嚴實實押起來的趙匡胤身上——他們的下場也將決定趙匡胤的下場。

“元朗啊,隻盼你不要令朕失望……”

恰在此時,熟悉的女聲從水鏡中傳出。接受激昂的武打特效音中那條高大威猛的昂藏大漢再度出現在眾人眼前。原本還在感慨五代亂世的人猛然回過神:"是了,險些忘了這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盤點…"

【周世宗郭榮的南征北戰,有一個人作為大將立下了汗馬功勞,那就是趙匡兒。】

【這其中,最出彩的戰績主要有三件。】

【其一,高平之戰。】

【顯德元年,周世宗郭榮初繼位,北漢趁機來攻,其中北漢國主親自率兵三萬,又請契丹派出了一萬騎兵,大舉南侵!】

【周世宗郭榮不顧群臣阻攔,禦駕親征,與北漢大軍相遇於高平之南。初戰小勝,北漢大軍撤退,郭榮顧不得後續軍隊還未跟上,便率眾急攻而上。誰知後周右路大軍卻一觸即潰,樊愛能、何徽兩員大將率領騎兵逃跑,剩下一千多名步兵當場投降。情勢危急,中路的郭榮連忙率領親軍,親冒矢石上前督戰。而此時,身為郭榮宿衛將領的趙匡胤站了出來,與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各率兩千兵,衝鋒而上!】

“陛下身臨險境,吾等何惜此命!”

“殺!殺!殺!”

大風之中,趙匡胤振臂高呼,隨後帶頭向前衝鋒。在他的感染下,跟隨他的士兵無不奮不顧身,以一當百,如飛矢般射出。北漢大軍在他們的衝擊之下潰散開來。

【趙匡胤的勝利帶動了全軍,其他將領亦不甘示弱,

紛紛率軍衝擊敵陣,北漢軍由是潰敗,後周大軍與後續趕來的援軍會合,一路追殺到高平,屍體漫山遍穀!】

【郭榮趁機反守為攻,不僅將北漢軍隊驅逐出境,甚至一度兵臨北漢,幾乎奪取河東之地,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功。】

【而趙匡J】,則因高平之戰的戰功被提拔為殿前都虞候,兼任嚴州刺史。】

"就這?"已經看過劉裕多次以少勝多的眾人表示,這點場麵簡直是小意思啦。

儘管這趙匡胤看起來確實是一員猛將,絕對可以把大部分皇帝都吊起來打,但對比劉裕這種"戰神皇帝”,明顯還差不少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