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濟世安民(1 / 2)

“太原李世民?”這一刻,眾多平行時空,都記住了這個名字:“好一員英氣勃勃的小將,這就是那未來的唐太宗嗎?”

眾人好奇之餘,不免驚歎。

-看起來年齡也太小了吧,有十八嗎?

冠軍侯霍去病嘀咕起來:“仙人說唐太宗與我一般年少從軍,我看他上戰場比我還早呢。這就是個毛頭小子呀。”

一旁的長平侯衛青失笑不已:他這外甥還笑彆人是毛頭小子,怎麼不看看自己?

大唐群臣都稀奇地望著這一幕。

他們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見到如此年輕青澀的李世民,頓時生出賺到了的想法。

————就好比錯失的絕版【SSR唐太宗李世民·雁門解圍·十六從軍】卡牌出現在大家眼前,這誰能忍住不多瞅兩眼啊?

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打斷了眾人的思路。

眾人目光中的驚喜之色頓時暴漲。

好耶,是更加珍惜的【乳鳳初啼】卡!

【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一個嬰兒降生於世。他家世顯赫,曾祖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祖父是北周大柱國;父親是大隋唐國公,當朝皇後的親外甥。】

【四歲這一年,一位神秘的相者路過,說出了對他一生的批命:“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從此,“濟世安民”就成了他的名字,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與千秋功業的注解。】

“真的假的?這也太巧了吧?”

漢高祖劉邦愣了愣。他最清楚相麵之說多半都是造勢,往往都是統治者為自身添加的神話光環,畢竟劉邦也是老熟練了。

但李世民這個名字,未免和那句批命太契合了,再加上仙人頌揚其功績,頓時就讓人忍不住懷疑……難道還真有這麼回事?

就像漢光武帝昆陽之戰的流星墜營一般,覺得過於離譜的同時又感覺好像是真的。

突然,一道清啼之音從水鏡中傳出。

無數人震驚地睜大了眼睛。

隻見一道鳳凰虛影仿佛從大地上升起,攜帶著熊熊燒的火焰,直奔天穹而起!

數不清的羽毛從水鏡中落下,每一片羽毛都是一朵燃燒的烈焰,覆蓋山河萬裡。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之嫡次子。他出生於大隋最燦L爛的開皇之治,成長於大隋山河日下的大業年間。】

【隋末之時,隋煬帝楊廣大興土木、濫用民力,以致天下十室九空,中原千裡荒蕪,各地義軍雲起,百姓水深火熱,統一方才三十年的隋王朝就要分崩離析,趁機崛起壯大的突厥在北方草原虎視眈眈,眼看便是五胡亂華重演,誰可挽此天傾?】

【————答曰:李世民。】

“哦?”秦始皇贏政還是第一次聽到仙人對某個人做出如此高的評價,頓時擱下筆,全神貫注看向高懸的水鏡。

唐朝以前諸多平均時空的帝王都是如此。

漢武帝劉徹一言道出他們的心聲:“朕倒要看看這唐太宗究竟是何等人物,當不當得起如此高的評價!”

【大業十一年,年僅十六的李世民橫空出世,隨軍赴雁門,救天子於危難,計退突厥十萬大軍,從此開啟了一生的傳奇。】

【大業十二年,眼高手低的隋煬帝楊廣接受不了現實毒打,三下江都不肯北顧,在江南溫柔鄉裡醉生夢死,也將萬裡河山拱手讓出,留待配得上它的天下之主。】

【於是,各路配角粉墨登場。】

畫麵流轉,一道身影出現在水鏡中。他衣衫不整,在山林中奔逃,身上卻自有一種飽讀詩書、曆經磨難而不改其心的氣質。

【首先是當初為楊玄感出謀劃策,事敗後在押解路上逃之天天,受天下通緝的李密。他曆經千辛萬苦逃過朝廷追殺,投奔瓦崗,曾鎮壓數支義軍的大隋名將張須陀都被他斬於陣下,成就了李密的威名。】

【大業十三年,在李密的籌劃下,瓦岡軍先克興洛倉,開倉放糧,聚眾數十萬,又一戰大破隋將劉長恭,令後者僅以身免。於是孤身而來投靠瓦崗的李密反客為主,被眾人公推為領袖,自號"魏公"。】

【同樣是這一年,李世民跟隨李淵走仕太原,看遍民間疾苦,廣結文人俠客;魏刀兒義軍攻太原,他輕騎突圍,於萬軍叢中救出身陷賊陣的李淵,父子二人並肩作戰,大破敵軍——太原公子初露鋒芒。】

【與此同時,意氣風發的李密揮軍直逼東都,先後戰敗段達、高毗、劉長林等隋將,打得王世充損敗過萬逃歸河陽,又發檄文討伐隋煬帝十樁大罪,天下矚目!】

水鏡之中,畫

麵不斷來回切換。一會兒是李密從逃犯開始崛起,入瓦崗,討四方,最終雄踞一方,自稱魏公的種種場景;一會兒就切換到李淵父子身上,從他們起兵太原開始,一路播放到率軍攻入長安。

李密的畫麵顯得明亮而輝煌,連音樂都是激昂的。而李淵父子這邊,從畫麵到音樂都有種波瀾不驚的平靜,仿佛潛龍藏於深淵,默默蓄勢,隻待一朝龍騰於天!

“這個李密,有點東西啊。”

許多人都為李密的表現而驚歎。相較於其他王朝末年的起義者,李密的水平可謂是相當之高,當然這也離不開他的出身。

倘若沒有李世民,大家必然會為李密的表現高聲喝彩,熱烈地討論他接下來是成是敗,是否有機會一統天下,完成對隋煬帝的複仇————倘若如此,也是一樁傳奇!

遺憾的是,被提前劇透的大家如今隻對李世民感興趣,其他人的表現無論再如何優秀,所有人也就是感歎兩聲就過去了。

水鏡之中出儘風頭的李密卻在現實中遭到了冷遇,大家表示隻想看唐太宗李世民。

仙人仿佛早有所料,滿足了大家的期待:

【在李密的萬丈光輝下,關中的變故似乎並不起眼——年僅十八歲的李世民在這一年隨父起兵,將長安古都收入襄中!】

【哦,有人注意到了——這個人叫薛舉,自稱西秦霸王。這位西秦霸王率十萬大軍進逼渭水之濱,遣其子薛仁果攻打扶風郡,卻被李世民舉兵大破,斬首萬餘級,追殺至隴壇才率軍而還,薛舉軍大敗。】

【李世民並不知道,他在驚魂未定的薛舉心中留下了怎樣的心理陰影,以至於這位西秦霸王一度起了投降之心,經臣子勸說才收回念頭,轉而厚賂突厥,與依附突厥貴族的梁師都結交,企圖拉攏外援合攻長安,都提前定好了日期,可惜李淵同樣派出使者結好突厥,突厥頓時放棄出兵。】

【————李世民與薛舉的緣分卻還未儘。】

【第二年,李淵自立為帝,國號為唐,建元武德。唐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薛舉之部將宗羅喉,薛舉率全軍之力來援。他屯兵於高塘,縱兵虜掠豳、岐之地,於是李世民披掛上陣,再次率軍討伐薛舉。】

【但這一回,上天站在了薛舉那一邊。李世民抵達高塘城不久便染病在身,他原本的計劃是抓住薛舉糧少急於速戰的弱點,守城不攻,拖垮對方再一舉決勝負

,不料意外染病,指揮權暫時交到了行軍長史劉文靜與殷開山手中。而這兩位仗著人多勢眾輕敵,輕率出戰時反被薛舉伏擊,以至於唐軍大敗,數員大將當場戰死,士卒死者十之五六,李世民隻能退回長安。】

【不久後,大概老天覺得之前太偏心眼,於是端水一波,相同的命運降臨到薛舉的頭上——他也染病在身,卻沒能挺過去。李世民徹底失去了找回場子的機會。】

【──這可是李世民百戰百勝的人生中唯——場“敗績”,薛舉可以死而無憾了!】

動“雙項”,醉軍可以死而無

被死而無憾的薛舉本人:“…”

————禮貌嗎你???

——有沒有可能我還很想活?

此時,正準備舉兵進犯長安的薛舉毫不猶豫地叫停了大軍:"退兵,速速退兵!"

麾下的謀臣很不解,紛紛勸道:“主上,唐軍謀劃我等悉數知之,何故退兵?”

儘管他們也對能被評選為戰神皇帝的李世民有點發怵,但也不至於打都沒打便直接跑路吧?已經獲得劇透,萬一能打贏呢?

當然,戰敗了也沒關係,他們可以反手出賣主公,投奔李唐謀富貴嘛——某些人心中如此想道,愈發殷勤地勸薛舉進兵。

薛舉心裡發苦:“爾等懂什麼!”

————第一次企圖進犯長安被李世民打得丟盔卸甲,第二次遇上李世民,趁著對方病重才獲勝——回,轉頭自己也涼了。長安那就是他的凶地,李世民就是他的克星啊!

————能被評選為三代以下明君之典範及戰神皇帝的未來唐太宗李世民,一看就是天命之子啊!沒看仙人都說此人一生百戰百勝嗎?他薛舉不小心讓李世民留下了唯——場“敗績”,轉頭自己便病重一命嗚呼,可見連上天都要幫他抹掉自己這個汙點!

一想到逐漸逼近的死期,薛舉就隻想離長安越遠越好,老老實回去養生不好嗎?偏偏這群臣子還不懂他的良苦用心——頭鐵和天命之子對著乾,能有好下場嗎?

想到這裡,一枚燈泡在薛舉頭頂亮起。

……要是自己加入天命之子李世民的陣營,是不是也能蹭點眷顧,好歹多活幾年?更何況唐太宗天命所歸,李唐一統天下,哪怕不為自己,也要為子孫考慮啊。

舉內心頓時大定,神態恢複從容。

下方心思各異的群臣見他突然如此胸有成竹,驚詫道:"莫非主上已有萬全之計?"

“正是如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