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形容這一則特殊番外帶給眾人的感受?
就像是親眼目睹第一抹火星在摩擦中誕生,與生俱來的認知在一瞬間被顛覆。——新世界的大門在他們眼前打開。
倘若仙人隻是單單介紹了一番古代科學家的成就,普通人固然會瞳孔地震,自詡精英的讀書人依舊隻會不屑一顧——畢竟,與他們同一時代甚至在他們之前的古代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他們又不是不知道,在此之前,又有誰因此將之奉若神人???
華夏數千年的傳統價值觀根深蒂固,無論他們的發明創造多麼奇妙,在正統讀書人眼中,也不過是不務正業的末流罷了。
然而,後人並不如此想。這群不務正業的家夥,居然名動後世,為星辰賦名!!!
——三個感歎號都不足以表達眾人的震撼,震撼之外,就是鋪天蓋地的酸氣。
"憑什麼啊?憑什麼啊?這些人憑什麼?就憑那不入流的百工之技嗎?!"
蠢貨還在憤憤不平,聰明人已經恍然大悟。他們回想起這則特殊番外的開篇。
他們可是實打實跟著仙人縱覽了一番華夏數千年的武器、農具、生活用具的衍變。
尤其是後麵那些上天入海的出行載具,那攜帶滅城之威從天而降的可怕武器,哪一樣的出現,不曾令人頭腦一片空白?
尤其是後麵,他們甚至看見有人在稀奇古怪的載具中飛上了天,看見無數人幻想中的月宮化作泡影,隻有荒涼的地球表麵。曆代詩人的登月之夢竟然真的被人實現。
直至此時,他們依舊不敢置信。
"竟然還可以這樣?!"
"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那真的不是仙家法器嗎?"
震撼過後,在聯想到後來出場的一群古代科學家,聰明人自然聯想到其中的聯係。"原來,這就是科學?"
"科學,竟然可以上天入地、踏月登星?"
倘若如此,就不難理解後世為何會對一群不務正業的家夥如此推崇。隻因他們所瞧不起的末流之技其實蘊含著登天之路。
倘若隻是一些“小打小鬨”的發明創造,自詡正統的讀書人還能不屑一顧,
但這條路走到最後,可以讓人踏入宇宙星空啊!
試問從古至今誰沒有一個飛天之夢?
就連已經年過花甲的老夫子都忍不住激動地掐斷了胡子: "朝聞道,夕死可以!"
他如癲似狂,一把扔了手中的書本。
"——大道就在‘科學’之中!"
是以盤點一出,無數平行時空因之動蕩。除了極端保守的老古板,其他人都蠢蠢欲動,內心深處的一根弦被撥動了起來。
哪怕如今的他們並不能一步登天創造出未來那些上天入海的工具,可隻要有所成就,說不定未來也能為一顆星辰賦名呢。
這難道不比留名青史更酷炫?
更何況,很多人是真的感興趣。他們太想知道,這科學之道究竟有多麼神奇,以至於未來的凡人居然能擁有上天入海之力。
一時間,興趣之火熊熊燃燒。
尤其是某些自負的天才。
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比登上水鏡這些人笨,隻不過是從前他們不屑於百工之技而已!從現在起開始鑽研,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且不說他們是否高估自己,當他們做出這個決定,平行時空的科研濃度蹭蹭上升,不出意外,科學家數量也將蹭蹭上升。
封建皇帝們則站在另一個角度考慮。
有人意識到未來那些大威力武器的危害性,一旦被人掌握,皇帝都睡不安穩。他們意識到科技的發達將破壞皇權的威嚴。
這個念頭誕生兩秒,就被果斷掐滅。
先不說仙人已經讓他們看到閉關鎖國的後果——他們不發展科技,西方蠻夷也會發展,難道真要讓西方的大炮轟開國門嗎?
更何況,科學技術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水鏡之中從石器到火器時代也有數千年,真有一日科技進步到威脅皇權,隻怕他們的王朝都不知滅了多少年,龍椅上的皇帝都不知換了幾家姓氏,實在不必瞎操心!
反倒是如今,大力發展科技對他們的王朝更有利。無論是對外開疆拓土,還是對內富國富民,亦或者助他們養生長壽。
這麼一想,皇帝們便有了決定。至於榮登仙人盤點的當事人們……彆問,問就是已經激動得“範進中舉”了。
——家人們,
誰能想到俺也有今天啊?
迎著眾多震撼羨慕的目光,他們情不自禁笑成了歪嘴龍王,即便生性淡泊名利者都克製不住,一個個如飄在雲端一般。
狂喜過後,他們一個個暗下決心。
——必須把仙人盤點提及的成就搞出來!不僅如此,還要爭取創造更多的成就!——什麼不務正業?我愛科學,科學愛我,以後俺就是全職科學家!!!
不知何時,水鏡之中的宇宙星空已然消失,出現在畫麵中的是北宋的地圖。
熟悉的女聲在眾人耳邊娓娓道來,雲霧升騰中,輕快而愉悅的背景音樂響起——
【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正值宋真宗趙恒在位二十餘年,由於澶淵之盟的存在,天下太平,海內無戰事。】
【此時,範仲淹正當而立,包拯及冠未久,歐陽修、狄青、蘇洵正青蔥年少,邵雍尚未長成,司馬光與曾鞏剛剛一歲。】
【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就要到來。】
【其中一顆星辰就在此時降臨人間。】
咻——
天穹之上突然爆發出一道亮光,宛如流星劃破雲霧,直直向下方墜去。旋即,嬰兒啼哭聲響起。
"嗯?此人是誰?"
望著水鏡之中哭聲嘹亮的嬰兒,鏡外的眾多看客懵逼了,隻因仙人居然沒有提及他的名姓,這不免令眾人一頭霧水。
天禧四年,一戶姓蘇的府邸中,不久前誕下麟兒的女子驚疑不定地望了望水鏡,又低頭看向懷中嬰兒,越看越覺得相似,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戴上了親媽濾鏡。
"………莫非真是我兒?"
【他出身名門望族、自幼受儘詩書熏陶,在父母的培養下博覽群書、廣結良友。】
【長大後,當其父獲得朝廷加恩可,蔭一子為官,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還說服兩個弟弟都靠自身努力入朝為官。】
【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二十三歲的他不僅通過自己的努力科舉及第,還備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獲其盛讚。】
【從此他踏入仕途,風風雨雨數十年。】
【他曾擔任知縣,在任期間懲治貪腐、減輕賦稅、輕簡訴訟;他曾在歐陽修手下擔任推官,出色的
工作能力令歐陽修為之讚歎;就連已年逾六十的前宰相杜衍都對他青眼有加,一老一少相處宛如忘年交。】
【但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年已三十四歲的他結束守孝生活,終於入京擔任試館閣校勘——大概圖書管理員這一職業果真有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加成,曆經長達九年與青燈古卷作伴的日子,整理編定了八千多卷古籍後,由他主編的《本草圖經》問世。其中記載780種藥名,還繪有本草圖933幅,是世界現存最早的版刻藥物圖譜。】
一係列具有指向性的經曆被仙人爆出,北宋所在平行時空首先炸了,主要是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五位帝王主政時期——是的,這位登上盤點的主角,是一位曆經五朝的傳奇人物。
宋真宗時期,大家還不完全確定被盤點之人的身份,另外四位帝王主政的平行時空,天子乃至百
官都第一時間明悟。
"蘇子容,竟然是你?!"
"啊?竟然是我?"
當事人也表示很是震驚。儘管他一向喜歡鑽研雜學,但還真不覺得自己目前有什麼成就能夠與方才盤點的各位科學家媲美。
迎著當事人同樣震撼懵逼的表情,其他人頓時一肚子的話都被咽了下去,不管是“憑什麼你憑什麼啊"這樣的酸言酸語,還是“大才竟在我身邊”這樣的恭維祝賀。
莫名的,他們感覺自己被凡了一臉。
不明就裡的人們盯著《本草圖經》這四個字,揣測起來: "難道又是一位醫聖?"
就連當事人本人都懷疑地看了看自己的雙手: "難道我是不世出的醫學天才?"
按照慣例來看, 《本草圖經》應當隻是他的第一項成就,後麵還會有更多的醫學成就,否則的話也不至於登上仙人的盤點。
鏡中的背景音樂節奏由輕快變得沉穩。
點燃的燭火之中,光陰流逝如水,他們看見一個又一個夜晚,總有一道人影埋首書首,一卷又一卷圖經在他身旁堆疊起來。
不知不覺,青絲染霜,年華已逝。他眼中的智慧之光卻越來越濃。
【這部留名後世的著作並未給他帶來與之匹配的名利,恰恰相反,此時他
家中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汴京居大不易,何況他為官清廉並無額外收入,九年時間下來,他的夫人甚至開始變賣首飾維持家用。】
【為一家生計著想,他決定出京外放。】
【於是,42歲的他出任潁州知州。】
【不過短短兩年,宋仁宗的死訊傳來,宋英宗欲為先帝修建豪華陵墓,他卻以“遺詔務從儉約”上書反對,一如當初宰相文彥博請建家廟,他卻堅決反對一般,數十年的宦海沉浮並未讓他變得世故,他始終是那個清廉正直,為民請命的蘇子容!】
背景音樂戛然而止,一幕幕畫麵浮現。
水鏡表麵呈現出一片昏暗的色調,不同的角色粉墨登場,唯有主角享受到打光待遇,看上去總是光芒萬丈、正義凜然。
【是以,縱使世事紛紜,他卻清醒如初——當神宗上位,新舊兩黨開撕,昔日的同年王安石身居相位,他始終秉持公心,從不結黨營私,在兩黨之間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