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士兵們吃飽喝足,百姓們簇擁著他們入城,這個時候火把的烈焰已燒到東方,燒出一盤圓日。
徐琅在城東曹園為夏承烈設下接風宴,知道夏承烈今日回來,徐瓔半夜就爬起來和徐琅去了曹園。
宴席的大小事宜都是徐琅一手操辦,徐瓔隻負責過過目,留個印象,表示知道了。
東方既白,幾個差役跑回來道夏承烈被堵在城外,他請人來遞話,說是蓬頭垢麵不好見天顏,盥洗一番再來請遲。
席上幽州官員皆在,徐琅給何崇光也發了邀請,何崇光這才總算“病愈”出席。
夏承烈打了勝仗,得皇帝看重,還這般得民心,何崇光心底止不住地泛酸水,彆說武將不會嫉妒,那文人還相輕呢。
何崇光不舒服,酸溜溜地想,這點功績就入了皇帝的眼,民眾的心,若是派他上場,哪裡還有那北狄可汗的命在,定是踏平了北狄。
可惜徐瓔一介女流,看不到他的英勇,未遣他前去,不然此時凱旋的便是他了。
“陛下,夏承烈不過捉了幾個北狄人就敢居功自傲,目無君上,請陛下立即收繳他的兵權。”何崇光站起身,作出大義凜然的架勢,看似為徐瓔著想,實際卻是垂涎夏承烈的兵權。
徐瓔眼皮沉重,礙於群臣麵前,不好伸手揉,那麼多道目光都在她身上,怪難受的。
這時何崇光跳出來說話,徐瓔的腦子半點不想轉動,她憑著本能淡淡斜他一眼,平聲道:“朕不覺夏承烈哪裡有無視之意,大概是何將軍以己度人吧。”
徐瓔的回複實在不客氣,何崇光臉上火辣辣地疼,還有徐瓔未道儘的意思令何崇光慌忙請罪。
皇帝都沒覺得夏承烈目無君上,他越俎代庖的是想做什麼?
他就是再怎麼瞧不起徐瓔,徐瓔現在也是明麵上的君主,有心人若要拿這個當話柄,還真要脫層皮。
對於何崇光沒什麼誠意的道歉,徐瓔揮手未放在心上。
身旁的孫婉芸送上來一碗熱湯,細聲道:“陛下,侵晨過後寒氣濕重,先吃碗熱湯暖暖身子吧。”
孫婉芸側身擋去群臣視線,徐瓔對上她的目光立即意會,趁著彎腰取匙快速揉了揉眼睛,接過送上來的熱湯嘗了半口,困倦消下去幾許,思緒逐漸清明。
徐瓔對孫婉芸輕點了頭,孫婉芸似舒了一口氣,垂頭退下。
轉頭掃過席中諸臣,宮人給諸臣擺放熱湯的工夫,目光拋下去,徐瓔這才發現原來不止她一個人困,也有半合眼睛昏昏欲睡的,不知為何,腦中突然浮現起從前上數學課的情景。
“淮陽,這湯鹹香合宜,味道不錯,可以一試。”眾臣麵前,她得稱呼徐琅的封號,徐瓔忍住笑,轉頭看向徐琅分散注意力。
徐琅微笑道:“陛下滿意便好。”
說話間,宮人自外而來稟告:“陛下,夏將軍求見。”
徐瓔大手一揮,“宣。”
少時,廳外闊步走進一個肩膀寬大的男人,已下鎧甲,換了身輕便的土色衣袍,劍眉飛挺,目光灼灼,原先亂糟糟的胡子已經修剪整理,乖順地伏倒,看這濃眉大眼,一身正氣,徐瓔險些沒認出來他是夏承烈。
“罪臣夏承烈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這句話直接證實夏承烈的身份,徐瓔麵上帶著笑容,心底忍不住說,早該整飭整飭了,這樣我就不會選你去打北狄。
徐瓔壓下心裡那些嘀咕,笑著令他免禮入席,君臣二人寒暄幾句,走走流程,關心關心夏承烈有沒有受傷,損傷多少將士。
誰知夏承烈答道:“此戰軍中亡者九十三,傷者八百餘人,另有降將十八人,臣能順利找到北狄王庭便是這幾位降將相助。”
原來是北狄出了內鬼,徐瓔驚了驚。
“此戰於我大晉意義非凡,凡傷亡將士一應記上功,載入冊,對其家人予以重金撫恤,家中有孩子的記好名字,令縣鄉官員多加關照,日後科舉者優先擇取。”徐瓔先把犧牲的將士安排好,再問降將:“那十八個降將是怎麼回事?”
夏承烈想了想,道:“回陛下,他們對我朝文化早生向往,心悅誠服,故而投降歸順。”
隨夏承烈一同出征的老將默默捧碗灌下熱湯,不敢回想抓降將時的場景。
哪裡是心悅臣服大晉的文化,分明是臣服於他夏承烈的鐵拳。
當然,這絕不能讓那群文臣知道,否則又要借題發揮了。
徐瓔聽了多少有幾分不信,但夏承烈說得誠懇,她也不好質疑,隻好道:“既如此,按軍功計,該升多少級就由夏卿擬定。”
何崇光頓時坐不住,跳起來阻攔:“陛下萬萬不可,這不合規矩,若軍士等級的升降落入主將手中,恐有包庇群黨之嫌。”
誰升誰降都由夏承烈說了算,那誰還記著皇帝,不都統一順著夏承烈的心意?長此以往,隻知夏承烈,不知有皇帝,夏承烈振臂一呼,立時就能黃袍加身!
徐瓔冷冷看著何崇光:“何將軍,你三番四次無中生有,誣害功臣,到底是何居心?”
刺史一列文官紛紛低頭,不能摻和啊,誣害的罪名都出來了。
何崇光動動嘴唇,額角生汗,他承認前麵確實是嫉妒夏承烈小題大做,但這一回真不是,徐瓔的做法太不妥當,她這是養虎為患。
夏承烈也震驚徐瓔給了他如此大的權力,不過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夏承烈緊忙推辭,連說不妥。
徐瓔和夏承烈拉扯了三個回合,夏承烈害怕功高震主,非是不應。
僵持之下,徐琅出來打圓場:“不若便由我與夏將軍共議,夏將軍熟稔將士之功,我與陛下感情深重,二者相合,正是恰當。陛下以為如何?”
這是最好的方案,如果徐琅要造反,隻要和夏承烈聯手,成功那就是再容易不過的事,徐瓔略想了想便答應下來,道:“那此事就交給淮陽和夏卿了,軍士等級升降亦是大事,切不可疏忽大意。”
徐琅和夏承烈齊聲道是。
作者有話要說: 沒什麼變化,改了兩個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