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目睽睽之下,攘奪知道自己不可能獨吞“神血”。
而且這片星係對伍胥有著本能的厭惡排斥,帶他的血進去,沒事也可能變有事。
於是乎,攘奪將“神血”分裝進小罐兒,均了大半給開價最高者。
然後,他才命令戰艦駛進“日球層”。
這層邊界隻是一道光膜,戰艦很輕鬆就突入進來。
一眾乘員盯著太陽緊張的不得了,生怕迎來一記“伽馬暴”。
唯有攘奪心平氣和,篤定不會有事。
這所謂的“星係防衛”,其實就是屍體的應激反應,連人工智障都不如的貨色,隻會排斥特定目標。
否則之前伍胥派來的兩間諜,早就死1萬次了。
果然,戰艦在星係中馳騁,太陽沒有任何反應。
一眾乘員逐漸放下心來,艦長也將航速提升至10%光速,很快就追上了伍胥那顆“中子星”。
哪怕放在宇宙的尺度,這玩意兒也是極為炸裂的存在,看的攘奪都心頭發顫。
幸好未施加任何超凡影響,其速度僅為1%光速多點,很快就被戰艦超過,遠遠甩在身後。
而眼見探路的屁事沒有,聚在“日球層”外的侵略者們頓時坐不住了,接二連三的驅動戰艦殺入。
10%光速,抵達藍星隻需6天時間。
——
同一時刻,陸離正在參悟秋笙和仙宮傳過來的典籍。
突破陽神,需要在靈境內凝聚一顆自生靈機的星球,也就是一方真正的世界。
此前伍胥發威,便就是借用行星的質量和引力,才能“手摘星辰”。
這是實打實的天地之威,而典籍裡稱呼其為“太素之力”。
原話是這麼說的:
【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天地從何而生?固曰: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這4個詞,正對應著宇宙萬物出現生成的步驟。
“太易”乃是宇宙大爆炸未產生之前,萬物互相黏連的混沌狀態;
“太初”則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生;
“太始”是大爆炸產生的粒子逐漸冷卻,形成分子雲。
分子雲最終凝結為各類天體,形成完整的宇宙,即是“太素”。
這些記載,與藍星的天文學知識互為表裡,互相印證,陸離接受的非常快。
甚至還屢屢點撥秋笙,幫助這位“古人”答疑解惑。
而知道了原理,終歸得轉化到實際操作上。
該如何“創世”?
說起來倒不難,在靈境裡來一場無比璀璨的超新星爆發,再將其中的物質聚合成星球即可。
當然,實際操作起來肯定難度重重。
星球得是什麼樣?直徑多少?質量多少?
大氣層怎麼安排?自轉速度、角度又是多少?如何確保產生靈機?
巨多問題哪一個做不到位,都會導致創造的星球變成環境惡劣的“死星”,空耗精力。
針對這一情況,先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照抄。
就像學書法一樣,一開始須得照著名家字帖“臨摹”。
而眼下就有一顆現成的生命星球可供參考,正是腳下的藍星。
不僅樣本完美,而且熟悉親切,乾起活來事半功倍。
想必軒轅黃帝正是基於此,才會照搬藍星,甚至太陽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