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二十九章 李茜回頭看到李彬和林聽晚……(2 / 2)

大家聽乘務員這麼說也算放心,林聽晚還憂心那個孩子,問孩子怎麼辦。

乘務員是個四十多歲的大姐,一頭利索的短發,說話做事也是雷厲風行,聽到林聽晚的話說,“小林同誌,你放心吧,列車到H省的時候我們的同誌會親自把孩子送到公安局去。”她說完看向林聽晚的目光又有些失落,“不過暫時還不知道小家夥的家在哪裡,可能隻能暫時由公安局那邊照顧著孩子,不過小林同誌你放心,公安局的同誌肯定會找到小家夥的家。”

“那兩個人沒交代孩子從哪裡拐來的了嗎?”

乘務員有些為難的搖頭,“交代是交代了,隻是她們是在昌州接到的孩子,同他們接頭的人沒說孩子從哪裡來的。”

現在信息網不夠發達,要抓到接頭的人肯定還需要一定時間,而孩子又還小根本無法敘述自己的家在哪裡,確實挺為難的。

林聽晚想了想說,“我看那個孩子穿著並不算厚實,昌州是南北分界的城市,那兩個人有交代什麼時候在昌州抱的孩子嗎?”

乘務員說,“說了說了,是六號那天,還說那幾天昌州一直下雪,耽誤了她們的時間,那個女的還抱怨就是因為下雪,要是早兩天走肯定就不會被抓住。”

“同她們接頭的人是坐火車去的昌州?”

乘務員想了想,“是的,那個女的還說她們去昌州火車站接的孩子。”

林聽晚知道昌州是個不大的站,要在那裡停的車並不算太多,她忽然抬頭問乘務員,“列車上還有那幾天的昌州的報紙嗎?”

乘務員不知道林聽晚要這個做什麼,不過看她的樣子就很相信她,忙不迭的說,“有的,我這就去給你拿。”

說完她就朝乘務員休息的車廂跑去,她速度很快,很快就拿著厚厚的一疊報紙過來。

這個時候的報紙並沒有想九十年代那麼豐富,但是也會有記錄大事件的新聞。

正好昌州前幾天因為暴雪隧道坍塌,還停了兩班火車。

現在交通網也不是很發達,昌州一共就三趟火車,因為隧道坍塌停了兩趟,那隻剩下一趟了。

這一趟是從堯城出發到昌州的省會東陽市的。

林聽晚又問了乘務員,這一趟車從堯城到昌州會經過哪些站。

乘務員也算是熟悉,立刻背出了所經過的站,值得高興的是從堯城要昌州隻有五個站。

林聽晚看過那個小孩子衣服的布料,看得出家裡條件不算差,肯定不會是農村的,可能是城市的孩子,且家庭條件好的。

這五個站中堯城過後的第二個站是省會城市江城,那個城市是出了名的各種電機的生產地。

她們糖廠的汽輪機就從那裡生產的,而在那邊工廠的職工家庭肯定也相對富裕一些,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那個城市被拐的。

乘務員聽得一頭霧水,雖然不知道林聽晚怎麼就能確定孩子在哪裡被拐,可覺得她太厲害了,驚訝了好一會兒才說,“小林同誌,等到了H省能請你和我們同誌一起去公安局嗎?”

林聽晚其實也是有這個想法的,雖然她不是一個母親,可看過不少孩子被拐的新聞和電影,一個家庭因此而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她也希望在這事兒上儘一份自己的力。

雖然她的猜測也不是百分百準確,可也比盲目的到處尋找要快的多。

見她同意了,乘務員又匆匆離去,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個穿軍裝的男同誌,先是和林聽晚進行了初步的溝通。

這個時候的火車上其實沒有嚴格意義的乘警,這時候公安局的人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就在火車上安排了分段的駐地官兵。

他聽完林聽晚的分析抬手給林聽晚敬了一個軍禮,“林同誌,很感謝你的建議,我相信我們和公安同誌很快就能幫小家夥找到家。”

車廂裡的人聽林聽晚這麼分析,也踴躍的加入了探討裡,大家都是從各地彙聚到這裡的,不過火車線路就那麼幾條,其實大多都是幾條線路站點周圍的群眾。

這時候有一個正好就是江城下一個站桐城的,他回去就問問看他所在的地方有沒有誰家丟孩子的。

這麼說著大家也紛紛把自己遠了好幾房的親戚翻出來,說可以幫忙問問,還有說回去也發動親人幫忙問問自己所在的地方有沒有誰家丟孩子的。

這是個淳樸又真誠的年代,雖然信息不發達,大家也都是萍水相逢,可當有誰遇見困難的時候願意伸出手的也不少。

一時間整個車廂都熱鬨了起來,林聽晚看著大家真誠的樣子又同大家替那個小家夥道謝。

趙淑華則是再一次被林聽晚的行為征服,這是個什麼樣的姑娘,怎麼總能撞到她心口上啊,她把所能想到美好的形容詞都掛在了林聽晚身上,好像也不夠似的。

“晚晚,你丈夫娶到你真是好福氣啊。”這是趙淑華的真心話。

林聽晚想到顧律懷,不知道怎麼回事莫名覺得心裡有一絲甜,笑著說,“其實能嫁給我丈夫也是我的幸運。”

趙淑華問,“你丈夫也是駐地的軍人?”

李茜在一旁道,“趙老師您不知道吧?晚晚的丈夫也是英雄呢。”此時此刻的李茜已經是林聽晚的迷妹,她本以為林聽晚和顧律懷的相配隻是長相上,現在看來也隻有顧律懷那樣的人才配的上聰明善良的林聽晚了。

趙淑華有些感興趣了,“哦,是誰呢?”

李茜說,“咱們駐地的顧律懷,顧團長。”她說完正打算把顧律懷三年前的舊事拿出來說一說。

沒想到趙淑華反應更激烈了,“晚晚,你丈夫是顧律懷?那你婆婆是曹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