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頓了頓,衛寧繼續開口: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他看了一眼周圍的讀書人,搖了搖頭,極其諷刺的道:“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當他將從軍行說完,周圍忽然安靜了下來。
安靜。
落針可聞!
秦子榆驚愕的看著衛寧,一時間有些呆若木雞。
他不是才學認字?
這天下還真有人不會走,就開始學跑了?
他一出手就挑戰最有難度的漢詩。
這也就罷了,關鍵一出口就是五言絕句啊!
短短四十個字,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
如此豐富的內容,卻隻用了四十個字全部融合。
沒有任何囉嗦贅婿的描寫,每一段場景都在雀躍一般遞進。
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鬥的場麵。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餘地。
秦子榆從沒有想過,詩能這麼寫,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漢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麵貌。
秦子榆都驚呆了,這麼短的時間內,他究竟怎麼做出來的?
尤其最後兩句,看起來是說書生投戎,可他又何嘗不是在諷刺這群無用的讀書人,成日隻知曉無病呻吟?
或許它本身沒有這個意思,但放在當下的環境內,它確實有這層意思。
田似蕊在一旁也震撼的呆如化石一般。
她是真沒想到衛寧居然會如此有才華。
這首詞,是衛寧在後世聽的一首歌裡麵的,好像是張衛建改編的,他很喜歡這首詩。
待他說完後,他看著周圍目瞪口呆的讀書人,道:“我現在可以走了嗎?”
無人反應過來,因為他們依舊沉浸在衛寧這首波瀾壯闊的詩內,如此新穎的詩句,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但卻又那麼令人振奮。
原來詩可以這麼寫,原來詩可以傳達如此震撼的情感和畫麵!
見眾人無人開口,衛寧對秦子榆點點頭,道:“走吧。”
秦子榆這才反應過來,呆滯的跟著衛寧離去。
走了好遠,她忽然蹲下腳步,道:“你是不是騙我啦?”
“你其實認識字的對嗎?”
衛寧:“沒有啊。”
秦子榆道:“那你這詩……”
衛寧:“哦,我娘告訴我的。”
無法解釋的事,全部推給了自己的母親。
秦子榆沉默了一會兒,道:“你母親是誰啊?太有才華了,我真想見一見。”
衛寧輕歎口氣,道:“你見不到了。”
秦子榆:“為什麼……額,對不起啊,我不知道……”
“沒事兒。”
衛寧笑了笑,道:“好啦,今天很高興,謝謝你帶我認知了這麼多關於匈漢之間的知識,我送你回去?”
秦子榆:“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