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這樣便罷,為何衛寧也是如此?
衛寧沒注意到城池下行走的高官,自顧自的在思考,他試探著道:“地方刺史上書的倒是沒問題,應當要免除受災地的賦稅。”
漢武帝反問道:“怎麼批複?”
額。
衛寧搖搖頭,他畢竟也沒接觸過這些,隻能簡單的說可行與否,讓他回複地方官,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衛寧老實搖頭,道:“我不知道該怎麼批複。”
漢武帝道:“即命鐲其稅,著宗正大農府核江南旱災之地百姓人口,免除夏稅,以安民心,以顯天德。”
他回複的很快,幾乎信手拈來,長久處理政事奏疏,這對皇帝來說不是難事。
衛寧認真的想了想,他暗暗點頭。
這種批複讓自己來,他寫不出來。
彆看就簡單幾個字,但衛寧卻忘了朝廷九卿的作用,得先核實情況,不能地方刺史說什麼天子就信什麼。
那就要合理的讓九卿去對接此事,核查清楚哪些地方村落受災,對應著免除夏稅。
見衛寧在思考,漢武帝道:“你要知道,我們是在中府坐鎮,要時刻防範臣僚對伱的欺騙,這是你做所有事的前提。”
大漢的貪官汙吏有沒有?
肯定有!在這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越是偏離中樞,不公不正之事就越多,百姓能伸冤的門路就越少。
若地方官的權力不加以約束,對百姓來說就是天大的災難。
“你也不能愛心泛濫,聽到哪裡受災,一股腦全部免稅,那朝廷吃什麼?收什麼稅?”
“權力也不能集中下發,要都交給地方官了,他們就能指定哪裡能免稅哪裡不能,那地方百姓畏懼的是誰?感恩的是誰?”
“地方官和豪紳們要沆瀣一氣,百姓能吃到朝廷的惠利嗎?”
“你考慮過嗎?”
一個簡單的奏疏,卻有這麼多道理蘊含,衛寧不由更加佩服漢武帝。
他望著漢武帝,發現他好像壓根沒將這些淺顯的東西當一回事。
他僅僅隻是在教自己批奏疏的道理,僅此而已罷了!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衛寧沒接觸過這些,也不懂得治國批奏疏居然還有這麼多門道存在。
他認真的看著漢武帝,道:“陛下,我懂了。”
漢武帝笑著搖頭,道:“你不懂。”
“朕在問你,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衛寧愣住了,“還有彆的要批複?”
漢武帝反問道:“一場天災下來,受苦受難的是百姓,會波及到地方豪紳嗎?不會。”
“他們會抓住機會侵占百姓的田地。”
“土地兼並的事你以前和朕說過,現在你忘了?就沒考慮過天災會導致的人禍?”
衛寧倒吸涼氣:“我,沒有!”
“那該如何?”
漢武帝隨口道:“再下令禦史巡查江南,確保百姓相對公平,將這場旱災對百姓的傷害降到最低。”
古代的一場天災,在史書上不過隻是簡單的兩個字,但此時衛寧卻從漢武帝身上學到了不屬於史書的東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