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回禮的爭論(2 / 2)

關於回禮的問題,似乎也沒有太多值得商榷的事,無非就是贈送什麼回去。

群臣們都很大方,回贈給烏孫的禮品比他們送上來的價值更加貴重,諸如茶葉、陶器、絲綢等多不勝數。

其價值加起來要高於對方上貢的數十倍,如此才能體現大國的物產豐饒經濟之發達。

衛寧聽後直蹙眉,當趙周商定好後,衛寧便出列對漢武帝道:“父皇,兒臣覺得不妥。”

漢武帝麵帶疑惑的盯著衛寧,道:“什麼不妥?”

衛寧道:“趙丞相給出的禮品明細,兒臣覺得不妥。”

趙周狐疑的道:“太子殿下,這是為何?”

衛寧解釋道:“若我們回禮太多,未來會不會讓小國鑽了漏子,若每個國家都學烏孫來朝貢,我們每年單單在回禮上就會耗費一大筆財富經濟。”

趙周微笑道:“這不正是我國邦強大的標誌麼?”

“至於太子殿下擔憂的耗費經濟問題,這麼點經濟支出影響不大。”

衛寧道:“一個國家影響不大,十個國家呢?每年來一兩次,大漢要反饋給多少經濟支出?”

“得不償失了,我們在其中除了博了一個好名聲,還能得到什麼?”

“我們自己國家的百姓還在吃糠咽菜,卻對他們給與這麼大經濟反饋,有這麼多錢乾脆放在百姓建設中好了,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

“弱國無外交,我們國家強大了他們才會來上貢,我們明明是強的一方,為什麼表現的卻是像弱邦一樣?”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給與對方數倍的回饋?我認為平等反饋,亦或者稍稍多一點點即可,沒必要為了體現我們國家的強大,就一定要給他們這麼多,若如此對方形成依賴性,以後但凡給少了,他們反而不會記得我們當初對他們的恩施。”

人性就是如此,將人性帶入到國家外交上,道理也同樣如此。

現在大漢強大,自然可以受得住這樣的經濟反饋,說句不好聽的,萬一以後大漢衰弱了呢?給不了他們這麼多呢?他們不會記得你當初對他們的好,反而會背後戳伱脊梁骨。

漢武帝聽了衛寧的話後,若有所思,當機立斷對趙周道:“太子說的有道理,這些國家永遠都是記吃不記打,將禮品數量和價值放低點,稍微超過對方一點就行,不要反饋太多。”

趙周點了點頭,抱拳道:“太子殿下深謀遠慮,臣慚愧,此臣少慮。”

衛寧揮揮手道:“治國就是群策群力,若非不然我們也沒必要開這個會,既然敲定方向,那就去執行好了。”

趙周抱拳道:“殿下賢,臣遵旨。”

衛寧考慮的確實周道,在這種朝會上說這種話也很有水平,能攬了許多朝臣的心。

他沒有否定趙周,也沒有批評趙周,一句治國群策群力,都在為大漢著想,既避免了趙丞相的尷尬,又能讓對方如沐春風。

百官很欣賞衛寧,國家有這樣的儲君,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福氣。

等百官退下後,漢武帝微笑著看著衛寧,欣慰道:“你小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

“不錯,今天在朝堂說的話有理有據,朕看百官都打心底信服,嗬嗬……過段時間朕要退下去了,你馬上就能替朕徹底分憂了。”

衛寧忙不迭抱拳道:“父皇你彆瞎說啊,我要學的還很多,您這身子健康著呢,國家不能沒有你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