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以工代賑(2 / 2)

衛寧看了一眼群臣,繼續道:“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將水患治理完畢後,樹下一塊石碑,將參與治理水患的百姓名單全部寫上去。”

這種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卻能讓他們的好名聲流傳下去,這定又會吸引更多的百姓前來參與賑災。

漢武帝聽到此處,都忍不住微微睜大眼睛朝衛寧瞥了過去。

趙周等三高官官頻頻點頭,對衛寧提出的建議很是欣賞。

“太子殿下賢,臣認為此策可行。”

六部的部堂自然不會反駁,衛寧已經把治水患的方式掰開揉碎了喂到他們嘴裡,就差親手教他們怎麼賑災了。

漢武帝乜了一眼三省六部的部堂長官,道:“你們是國家肱股之臣,這些東西你們稍稍動動腦子就該想出來。”

“現在卻讓太子教你們,朕要你們有什麼用?”

群臣抱拳,一臉慚愧的告饒。

漢武帝哼了一聲,道:“中書擬旨、門下複核、尚書省下發工部到地方去執行。”

“過程給朕把控好,你工部不要以為現在就沒事了,實施過程中會不會遇到問題,你們要不要調整,不需要太子再繼續操心這些了吧?”

工部尚書路充國忙不迭抱拳道:“臣不敢。”

等三省六部部堂離去後,漢武帝才語重心長的對衛寧道:“你的這些想法建議都不錯,這些日子真學到了不少東西。”

衛寧搖搖頭道:“我隻是隨口一提,這不值得驕傲。”

他想了想,對漢武帝道:“國家的百姓依舊窮困潦倒,現在北方已經安定,大漢當大力發展經濟。”

漢武帝道:“朕何嘗不知,可如何發展呢?”

衛寧反問漢武帝道:“天下土地廣袤,可朝廷卻隻顧眼下之一隅地,何不將江南徹底發展起來,全國經濟循環,才能讓百姓們的財富逐漸增加。”

北方一直是經濟政治中心,統治者們也沒沒想過發展南方經濟,主要原因還是此前的匈奴對北方威脅太大,朝廷不得不耗巨資投入北方諸城鎮防止有可能的入侵。

如今匈奴的麻煩解決了,眼光也該朝南方放眼過去了。

漢武帝沉思片刻,問衛寧道:“南方有什麼經濟值得反饋到北方?”

衛寧道:“商業。”

“手工業,南方土地適合種植桑樹,產生的絲綢可以調到北方來販賣。”

“父皇有沒有想過此前為何經濟循環不通?”

漢武帝沉思片刻,雙目一亮,道:“路!”

衛寧點頭道:“是!路!”

“阻止南北方發展的原因就是道路,各地方官道複雜,陸地運輸時間冗長,道路長久失修。”

“水路因為水利不修,導致漕運很難運輸到北方來。”

“海上更不用說,大漢的船隻在海上運行危險重重,建設船隻的技術不到位。”

水利不通,船隻技術落後,導致南北經濟難以貫通,再加上陸地上道路長久失修,朝廷也舍不得花錢在修路上,如此才讓經濟一直萎靡,北方的經濟稅收全部補貼到南方……

現在,政策也該調整調整了。

(本章完)